霜染柔岚色更新,扶筇还共步嶙峋。
地因朱履仍留姓,客有银樽岂道贫。
雪色满天催去棹,江声一路送归人。
长松翠竹重相见,多谢青山不厌频。
【注释】:
登君山:登上君山。君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洞庭湖中,相传是楚怀王的宠臣屈原在此投水殉国处。
霜染柔岚色更新:霜染,指山间霜气;柔岚,指山间云雾。
扶筇还共步嶙峋:拄着手杖,一同步行在石峰上。筇,竹棍。
地因朱履仍留姓:这里指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衣冠冢旁种下了许多柏树,所以留下了“朱家林”。
客有银樽岂道贫:意思是客人有酒喝,哪会想到自己穷困呢?
雪色满天催去棹(zhào):雪白如棉,天空飘满雪花,催人赶快划船回家。棹,船桨。
江声一路送归人(huái):江水潺潺,一路伴随着游子回家。
长松翠竹重相见:长松与翠竹,都是坚韧而高洁的植物。重相见,再一次相逢。
多谢青山不厌频:青山不会厌烦我的频繁来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登上君山,面对的是一片被雪覆盖的新天地,这新景象使诗人想起了历史上的屈原。屈原在楚国灭亡之后,曾投江自尽以殉国难,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里种下了柏树。因此,这里的草木葱茏,景色秀美,是和屈原当年殉国的地方一样的。
首联先从视觉落笔,描写登临时所见的景色:山上的云雾像霜一样把山色染成了一层薄薄的白,仿佛给山林抹上了新妆似的。接着用“扶筇”,即拄着手杖,表示步履艰难,但还要继续登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坚毅执着的性格。“扶筇还共步嶙峋”一句中的“嶙峋”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山路的峻峭,使人仿佛看见诗人正在攀援着这些岩石,一步一步往上走。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前句写君山之高耸入云,后句写山下有朱家林,相传是屈原自沉的地方,后人就在树下种植柏树。两句一虚一实,虚实相衬,既突出了君山的高峻,又烘托出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颈联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看到天边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知道该动身回家了,于是加快了脚步。那江边的风声、雪声、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支美妙动听的乐章,伴着诗人一路前行。这一联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尾联写回到家乡后的情景。长松与翠竹都显得那么郁郁葱葱,仿佛在欢迎诗人再次来到它们身旁。诗人感慨万分地说:“谢谢青山不厌我这次再来。”这既是对故乡山水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故乡人民淳朴好客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