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先,原名沈有开,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34,卒于公元1212
宋常州人,字应先。
尝从张栻、吕祖谦、薛季宣等游,教授处州。
累官太学博士,与诸生讲学罢,杜门读书,不事请谒。
进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擢秘书丞,建言振拔知名士。
宁宗在嘉邸时,以著作郎充嘉王府赞读兼兵部郎。
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起居郎,皆兼侍讲。
寻为忌者排斥,起知徽州、太平州,连疏求去,加直龙图阁致仕。
生卒年:1134-1212
应先,原名沈有开,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34,卒于公元1212
宋常州人,字应先。
尝从张栻、吕祖谦、薛季宣等游,教授处州。
累官太学博士,与诸生讲学罢,杜门读书,不事请谒。
进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擢秘书丞,建言振拔知名士。
宁宗在嘉邸时,以著作郎充嘉王府赞读兼兵部郎。
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起居郎,皆兼侍讲。
寻为忌者排斥,起知徽州、太平州,连疏求去,加直龙图阁致仕。
生卒年:1134-1212
【诗句释义】 郭外寻春:在城门外寻找春天。郭,外城的边门。 青山郭外经过处,芳草空余径路长。 翠绿山峦的郭外,我漫步其上;野草萋萋,小路蜿蜒。 【译文】 城门外的青山上,经过时只见满地芳草,小径漫长,春意盎然。 【赏析】 首句“青山郭外经过处”,直接点出地点是城外的青山,诗人行走在城外的青山间,感受到的是春日里的生机勃勃。接着第二句“芳草空余径路长”,描绘了诗人走在郊外的小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云阳道中》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解释: 1. 万层烟树锁人家,归路村村小径斜。 注释:形容山路弯曲、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无数层烟雾笼罩着村庄,使得回家的路变得曲折。 2. 野牧倒骑牛背雨,山樵乱束草头花。 注释:描述农村景象,野牧人倒骑在牛背上淋着雨,而山中的樵夫则用草头捆扎住刚采的野花。 3. 于今愁思无平子,终古悲歌有伯牙。 注释
探桂 其二 客至池亭寂,秋香一径深。 开能当白日,耐得是丹心。 老干花无准,疏枝叶有阴。 小山悲往事,相对发长吟。 注释: 1. 客至池亭寂:客人到来的时候,池塘边的亭子显得十分安静。 2. 秋香一径深:秋天的香气弥漫在一条深深的小径上。 3. 开能当白日:花朵能够承受白天的阳光。 4. 耐得是丹心:这种坚韧的品质如同红色的心脏一样。 5. 老干花无准:枯枝上的花朵已经枯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诗句内容读懂,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要求作答即可。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中“丛桂偏迟放”意思是丛生的桂花树开得晚;“园林恰午晴”意思是园林正好在中午的时候晴朗;“急催金作粟”意思是赶紧催促金色变为稻粒
宋常州人,字应先。 尝从张栻、吕祖谦、薛季宣等游,教授处州。 累官太学博士,与诸生讲学罢,杜门读书,不事请谒。 进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擢秘书丞,建言振拔知名士。 宁宗在嘉邸时,以著作郎充嘉王府赞读兼兵部郎。 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起居郎,皆兼侍讲。 寻为忌者排斥,起知徽州、太平州,连疏求去,加直龙图阁致仕。 生卒年
廖必强并非宋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他生于1619年,逝于1694年,字千能,号荷柱,是广西全州恩乡鲁荐村(今两河鲁水)人。廖必强在康熙九年(1670),即51岁时中庚戍科进士。 他的诗作《阳朔舟中》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诗描绘了秋天阳朔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秋林、前潮、石停小艇等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蟋蟀声和巴蕉叶的比喻
宋温州永嘉人,字益之,号易庵。 傅良从弟。 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官枢密院编修。 尝陈中兴五事。 光宗宁宗间,历通判江州,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司农少卿等官。 金兵深入,以宝谟阁待制副宣抚江西、湖北。 早有隽声,后因依附韩侂胄,为士论所薄。 有《易庵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