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草草兴匆匆,竟日篮舆树色中。
花事正当逢谷雨,人家多半住松风。
泉俱入涧声相乱,石尽拿云势不同。
遍历山庄谁是主,等闲开过牡丹丛。
【注释】
①未,指“木末”,即树梢;未,通“微”,小也。岭,山岭。②上沙,地名。在今江苏无锡县东南。③篮舆,古代的一种车,用竹编成,上面有盖,形如篮子,便于乘坐。
【赏析】
《过上沙看诸园牡丹》,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诗人由洛阳赴徐州任徐州刺史司马,途经上沙时,正值谷雨时节,春意盎然之际,便到当地游览赏花。这首诗就是写他游览上沙赏牡丹时所见所感之情景的。
诗的前四句,写春光草长莺飞,游兴匆匆,一路行来,只见篮舆树色之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首联点出时间是“春光”,地点是“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因此作者一到上沙,就感受到满目春光,处处生机盎然。
颔联写牡丹盛开。“花事正当逢谷雨”,这是说春天里最值得观赏的花——牡丹,正当花开时节,正当谷雨,正应时开放,正好欣赏。“人家多半住松风”,这是说当地人大都住在松树下,因为松树耐旱、耐寒、不怕风吹,所以适宜于松林间居住。
颈联写水石之美。涧声与泉声交杂,石势与云势不同。诗人对这美妙的自然风光十分喜爱,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遍历山庄谁是主?”意思是说:这些地方的主人是谁呢?他自问自答:“等闲开过牡丹丛。”意思是说:这些地方的主人都是些悠闲自在的人,他们随时都有机会欣赏到这里美丽的景色。
此诗以游历名园为题,但诗人并未直接描绘园中景物,而是抓住游历过程中的见闻感受,从侧面着笔,生动地写出了上沙的山水之美和游人心情之愉悦。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没有雕琢的痕迹。诗人善于捕捉眼前景物的特点,运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描绘,使读者能清楚地想象到诗人所看到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