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繁华迹已迷,风光无复杜陵西。
海棠楼阁莺花冷,菡萏池塘燕麦齐。
独恨画桥存宛转,不堪妆院变招提。
从来天地都如此,响屧廊边杜宇啼。
【注释】
闻说:听到。繁华迹,繁华之地。迷,指迷失。杜陵,地名。海棠楼阁:指天平山庄内的楼阁。莺花冷,指春光已逝,花木凋零。菡萏:莲花的别称。燕麦齐:形容池中水草茂盛。独恨画桥存宛转,指对当年画桥上歌舞声犹在耳边的情景感到遗憾。堪:堪能承受。招提:佛教建筑,指佛寺。天地都如此:意谓世间万事皆如梦幻。响屧廊边杜宇啼,指诗人听到远处杜鹃啼鸣声,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太和二年(828)作者贬谪黔南道时。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天平山华美的往昔的追忆与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事沧桑、岁月流逝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好诗。
首联两句总写天平山昔日之盛,而今日却荒凉冷落,物是人非,使人有“繁华迹已迷”之感。
颔联描写天平山的自然风光,但见“海棠楼阁”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莺花”依旧在枝上;“菡萏池塘”也因“燕麦”的侵占而变得不再那么富丽了。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寓含着深深的怀旧之情。
颈联两句,以“画桥”与“妆院”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当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画桥尚且留有往日歌舞之声,而如今却成了佛寺;当年繁华一时的妆容庭院也变成了寺庙。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往事的眷恋,也表现出他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悲哀。
诗人以“响屧廊边杜宇啼”这一景象作结,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感伤之情。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处的“屧廊”“杜宇”,当是对杜甫《登高》中的意象的一种借用与延续,同时也暗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