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涛何意学枚乘,去住于今总未能。
十月捣残邻院杵,一秋挑尽故人灯。
着霜早橘香初好,倚月寒梅影自矜。
逸兴酒边浑不减,飞扬犹似脱鞲鹰。
注释:
观涛何意学枚乘,去住于今总未能。
十月捣残邻院杵,一秋挑尽故人灯。
着霜早橘香初好,倚月寒梅影自矜。
逸兴酒边浑不减,飞扬犹似脱鞲鹰。
译文:
我为什么想学枚乘观潮?如今离任而去、回来再任职之间总是不能如愿。
十月捣碎残夜的邻家木梆,一个秋天把旧友家的灯挑尽。
霜打后的橘子香气最好,月下寒梅的影子也让人自矜。
在酒中激发的兴致依然不减,飞扬的姿态好像脱缰的野鸟。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情感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意。诗中通过描述观潮、捣梆、挑灯、赏菊等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共同的生活情趣。
首句“观涛何意学枚乘”表达了诗人为何要学习观潮这一行为,以及他对于观潮这一行为的困惑和不解。这里的“观涛”指的是观看江涛的景象,而“学枚乘”则是借用了枚乘的名字,表示自己想要学习他的观潮技巧。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困惑,也展示了他对观潮这一行为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去住于今总未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重逢的无奈。这里的“去住”指的是离去和归来,“于今”则是现在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和重逢之间徘徊不定的无奈情绪。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反映了他对离别和重逢的深刻感悟。
第三句“十月捣残邻院杵,一秋挑尽故人灯”,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所见所感。这里的“捣残”指的是捣碎了夜晚的月光,而“挑尽”则是指挑走了故人的灯笼。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这个季节里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离别和重逢的思考。
第四句“着霜早橘香初好,倚月寒梅影自矜”,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这里的“着霜”指的是霜降之后,而“早橘香”则是指早晨的橘子散发出的香气。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最后一句“逸兴酒边浑不减,飞扬犹似脱鞲鹰”,则表达了诗人在酒中激发的兴致依然不减,并且展现出了他的豪放性格。这里的“逸兴”指的是酒后激发的兴致,而“飞鹰”则是指飞翔的鹰。这句诗通过比喻,将诗人的豪放性格和饮酒时的兴奋状态形象地展现出来。
整首诗以观潮、捣梆、挑灯等场景为线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的生活情趣。同时,诗人在诗歌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和重逢的感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是一首优秀的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