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徵歌地,今为般若田。
残钟生落月,孤笛起寒烟。
不见深宫树,难开陆地莲。
宝钗耕后出,泥蚀问谁怜。

平山堂杂感和苏江陵韵 其四

昔日徵歌地,今为般若田。残钟生落月,孤笛起寒烟。 不见深宫树,难开陆地莲。宝钗耕后出,泥蚀问谁怜。

注释:

  • 昔日:过去的日子或时期。 徵歌地:指古代的宫廷歌舞场所,也泛指繁华热闹的地方。
  • 今为:现在变成、成为。般若田:佛经中的一种田地,象征智慧。
  • 残钟:寺庙里响起的晚钟。 落月:傍晚时分月亮落下的景象。
  • 不见:看不到、看不见。深宫树:皇宫中的树木,这里指宫中的树木。
  • 难开:难以开放。陆地莲:在陆地上种植的莲花。
  • 宝钗:一种古代女子佩戴的发饰,常与农事相关联。
  • 泥蚀:土壤侵蚀。问谁怜:询问谁能理解自己的遭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过去繁荣的宫殿如今变成了佛教的象征“般若田”,以及寺庙晚钟声中传来的清冷和孤独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繁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未见深宫树,难开陆地莲”寓意着曾经繁华的宫廷如今荒凉,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繁花似锦,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而“残钟生落月,孤笛起寒烟”则描绘了一幅静寂而美丽的画面,通过晚钟和孤笛的声音,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此外,整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农民劳作的同情与关注,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凄凉,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