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关情地,频来绕砌行。
过江山翠近,倚槛暮云轻。
游女矜妆束,山僧少送迎。
莫愁浮棹远,春水正渟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平山堂杂感和苏江陵韵 其一
千载关情地,频来绕砌行。
过江山翠近,倚槛暮云轻。
游女矜妆束,山僧少送迎。
莫愁浮棹远,春水正渟泓。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第一句:“千载关情地,频来绕砌行。”

  • 注释:这里指代的是平山堂这个地方,因为历史悠久而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千载”强调了时间之长,”关情”则表达了这个地方与人们情感上的联系。”频来绕砌行”描述了诗人频繁地来到此地,沿着砖石铺就的小路行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山堂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感情的地方的喜爱,以及他经常来到这里的行为。

2. 第二句:“过江山翠近,倚槛暮云轻。”

  • 注释:通过使用”过江山翠”来形容眼前的景色,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倚槛暮云轻”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靠在栏杆上看天边轻盈的云朵,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沉思的氛围。
  • 赏析:此句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3. 第三句:“游女矜妆束,山僧少送迎。”

  • 注释:这里的“游女”指的是那些在山上游玩的年轻女子,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山僧”则是山上的僧人,他们很少主动迎接客人或送行。
  • 赏析: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4. 第四句:“莫愁浮棹远,春水正渟泓。”

  • 注释:这里的“莫愁”可能是指那些不怕远行的人,或者是指那些对远方没有忧虑的人。“浮棹”可能是指乘坐船只远行,而“春水正渟泓”则形容春天的水面清澈平静。
  • 赏析:这句诗可能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一种劝勉,希望他们在旅途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担心远行的风险。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5. 结尾:“春水正渟泓。”

  • 注释:这句话以“春水正渟泓”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渟泓”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形容水面的宁静美丽。
  • 赏析:这句诗可能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总结了全诗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它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和审美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