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是蓬蒿径,居然仲蔚家。
主人能爱客,稚子解看花。
榻静分寒月,窗虚倚暮霞。
自怜身泛泛,犹得占鸥沙。
【注释】
未:未必
蓬蒿:蓬草和蒿草,这里指野草丛生的地方。径:小路、小道。居然:竟然。仲蔚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荀寅之子荀偃,字仲蔚。
主人:诗人自指。爱:喜爱。稚子:年幼的儿子。解:懂得。
榻:竹席,一种坐具。
寒月:清冷的月光。
窗虚:窗户空着。倚暮霞:靠着落日余晖。
自怜:自我欣赏。身泛泛,身体飘荡的样子,这里指自己像一只无依无凭的孤舟在海上漂荡。
占鸥沙:占据着鸥鸟栖息的沙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咏物,抒写了自己对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理想。全诗句句写景,首尾呼应,意境高远。
“未是蓬蒿径”,点题。蓬蒿径,即野草丛生的小道,表明诗人所居之处僻远,环境简陋。但诗人并不以此自傲,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不甘于平庸。“居然仲蔚家”二句,点明题意。仲蔚氏,春秋时晋国大夫荀寅之子荀偃,字仲蔚,为战国时齐国名士。这里用以自喻,表示自己虽处逆境,却仍怀大志。
“主人能爱客,稚子解看花。”主人能爱客人,稚子能识春花,这两句写景中寓含哲理。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而应关心他人;儿童尚且如此,更何况成人?
第三联“榻静分寒月,窗虚倚暮霞”,写自己的生活环境。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躺在竹席上,看着窗外残阳如血,映衬出一片落寞景象。“自怜身泛泛”,写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他觉得自己如同一艘在茫茫大海中飘浮不定的孤舟,无依无靠。
末联“犹得占鸥沙”,以鸥鸟比喻自己。鸥鸟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诗人渴望自己能象鸥鸟一样,在大自然中自由地遨游。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实深沉,意境优美清新,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