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解藏岁月,饥肤不受尘埃。
落笔惊鸿掠纸,延僧春露浮杯。
注释:玉骨指的是人的骨骼,解藏岁月表示能够抵御岁月的侵蚀。饥肤不受尘埃表示肌肤不沾尘埃。落笔惊鸿是形容书法如飞鸿般灵动,掠纸则是形容书写的速度极快,如同掠过纸张。延僧春露浮杯指的是和尚们春天时品尝的甘露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玉骨解藏岁月,饥肤不受尘埃。
落笔惊鸿掠纸,延僧春露浮杯。
注释:玉骨指的是人的骨骼,解藏岁月表示能够抵御岁月的侵蚀。饥肤不受尘埃表示肌肤不沾尘埃。落笔惊鸿是形容书法如飞鸿般灵动,掠纸则是形容书写的速度极快,如同掠过纸张。延僧春露浮杯指的是和尚们春天时品尝的甘露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我们来逐一解读这首诗。 注释: 1. 简缘居士赞:这是诗的标题,意指对一位名叫“简缘居士”的人的赞誉。 2. 言似简缘公:这里的简缘公指的是一位以言简意赅著称的人物。 3. 法身有比并:法身即佛法的真身,这里用“比并”来表示与简缘公相比,显得更为圆满或卓越。 4. 不似简缘公:与前面形成对比,暗示此人的佛性或法身并不如简缘公那样完美。 5. 平生赤吉历:形容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或命运非常吉利。 6
梦蝶居士赞二首其二 余观此老,神光浑圆,道骨粹刚。 唾零功名,眼盖侯王。 何为须发沧浪,被此朝章乎。 岂非如茅容杀鸡,毛义捧檄。 但欲致慈母之一笑,安知有佳客之在旁也。 所以袖补天之妙手,秘医国之奇方。 独游戏于富贵,如蝶栖宿于花房。 占百年之闲适,寄一梦于幽香。 千花百卉,金马玉堂。 丽风日之醇酽,遍雨露之恩光。 遥增击而栩栩,亦何异一丘一壑之相羊耶。 【注释】: 1. 余观此老,神光浑圆
【注释】 1.原待制(yuàn dài zhì):官名。宋代为文臣之高级官职,相当于唐代的宰相或翰林学士等职。真赞:即王真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门人,曾得到其亲自点拨和指点。 2.冠冕(guān mǐn):古代帝王、卿相所戴的礼帽。也泛指高官显爵。道德:这里指品德、操守。 3.被服(fù):穿在身上的衣服。文武:指文事武备。 4.有声:这里指有所作为,能做出成绩,有政绩。最宜:最合适
【译文】 遍界难藏,而应缘震旦。 通身是眼,而现形宰官。 粲如景星,矫如翔鸾。 贩夫灶妇,欣闻悦观。 医国法门,笔端三昧。 奋迅出入,游戏自在。 居然不容,世议迫隘。 梦游海南,御风骑气。 觉来浙东,有口如耳。 且置是事,聊观其一。 戏以称性印,印毛印海。 光生佛僧,沮却魔外。 惟我可与此道人游乎大华严毗卢法界也。 【注释】 遍界:到处。 震旦:东方的古国名,这里指中国。 通身是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及注释: 1. “眼盖九州,韵高一世。” 这句描述了作者的才华横溢,其文采之高,可与天下相比。 2. “俨玉山富贵之豪,洗士林寒乞之气。” 描绘了作者如同玉山般尊贵且富有,同时也摒弃了世俗的贫贱。 3. “挫万化于笔端,置八荒于胸次。” 形容作者的才情能够驾驭万物,胸有丘壑,胸怀壮志。 4. “迈往不屑,不可犯干。”
【注释】 俯看:低头观察。沤:水泡。 失脚来游:跌倒在地,像蚂蚁一样爬行。 梦入蚁穴:像蚂蚁一般爬进蚁穴,比喻迷途。 前身后身:前面和后面的身体。 左右见之:两边都可以看见它。影:影子。 眉目:眉毛和眼睛,指面容。 秀发:秀美的发丝,比喻年轻。 风度:风度气质。 霁月洗云:晴朗的月亮洗涤了满天的云。 叶屋花房:像叶子、花朵般的屋子,形容房屋美丽。 玉堂金宇:像玉石一般的殿堂和金碧辉煌的屋宇
东坡居士赞 苏轼的家道孝友,乡里以他为榜样; 在塾里弘扬道德,作为学问的基础。 横陈忠义之气,吐出刚强正直之言辞。 把阎浮当成一沤,寄梦境于儋耳之间。 开胸次之八荒,而露幻影如蛾眉,这是其大凡也。 属熙丰之勃兴,追舜禹之有为。 常一出而事误,则袖手悠然而去之。 如凤如麟,而瑞冠一世。 非雷非霆,而名震四夷。 造禆贩之中伤,叹妒忌之何知。 方其茹拳而微醉,以翰墨为娱嬉。 则倒用祖师之印
蔡元中真赞 德以退为进,谦以后为柄。 迹以暗而彰,麝匿缶而香。 视夫子之胸次,若蝼蚁其侯王。 方罾缴而去之,登千仞而翱翔。 与夫苍颜槁项论博南,策未央者,殆各梦而同床乎。 注释: 1. 德以退为进,谦以后为柄:道德高尚的人,往往选择退让,但这种退让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 迹以暗而彰,麝匿缶而香:表面上看似默默无闻的人,往往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
【诗句释义】 1. 解空居士赞:这是一首赞美“解空”居士的诗歌。 2. 空若不解,即是断空:如果对“空”(即虚无、无为)的理解是片面的,那么这种理解就是对“空”的错误认识,导致对“空”的误解或忽视,最终陷入“断空”的境地,即完全否定“空”的存在。 3. 解若不空,即是法执:如果对“解”(即解脱、觉悟)的理解是不全面的,那么这种理解就是对“解”的错误认识,将“解”视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教条
诗句释义 - 寂音自赞四首:这是诗题,意味着这首诗是诗人对自身或某种状态的赞美。 - 三玄纲宗:指的是《周易》、《尚书》和《礼记》,这三部经典书籍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壁立崔嵬:形容山峰耸立,高峻壮观。 - 攀缘路绝:意指攀登的路已经走到尽头,无法再继续前进。 - 热恼心灰:心中充满了焦虑和烦恼,感到十分沮丧和失望。 - 如化鲲鹏:鲲鹏是一种巨大的鸟类
【注释】 未:未必 蓬蒿:蓬草和蒿草,这里指野草丛生的地方。径:小路、小道。居然:竟然。仲蔚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荀寅之子荀偃,字仲蔚。 主人:诗人自指。爱:喜爱。稚子:年幼的儿子。解:懂得。 榻:竹席,一种坐具。 寒月:清冷的月光。 窗虚:窗户空着。倚暮霞:靠着落日余晖。 自怜:自我欣赏。身泛泛,身体飘荡的样子,这里指自己像一只无依无凭的孤舟在海上漂荡。 占鸥沙:占据着鸥鸟栖息的沙滩。 【赏析】
在欣赏和理解宋代诗人释德洪的《登洪崖桥与通端三首 其三》时,我们首先需要对其诗句进行逐句的解读。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同友人一起登上洪崖桥,感受水光照射着山寒的景象,以及为友人吟诵妙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同到洪崖桥上”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洪崖桥这一地点。 2. “水光射著山寒”描述了在洪崖桥上,水光映射在山石上,显得格外寒冷,给人以冷峻之感
【注释】 昉思:诗人的朋友。 忼慨:悲壮慷慨。 妒益蛾眉美:嫉妒别人的美貌。 贫教虎气驯:贫穷使人的威风被驯服,变得温顺。 士龙君好友:诗人的朋友名叫士龙。 【赏析】 诗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得”为题,是一首赠别诗。首句点明要赠给朋友一首诗,但友人欲别却又无言相对,这就为后文作了铺垫。次联写友人新作,诗人赞美其才华横溢、才情出众,并对其寄以厚望。第三联用典,写友人因受嫉妒而失意
注释: 1. 寓斋偶题 其一:这是一首诗,题目是“寓斋偶题”,共两首。第一首是这首诗。 2. 闻说池亭好,来栖一片云:听说这池塘的亭子很好,我就来这里栖息一片云。 3. 水深藏野獭:水很深,所以能隐藏住野狸。 4. 冬暖聚残蚊:冬天温暖,所以可以聚集一些残留的蚊子。 5. 隔巷鸡声接:隔着小巷传来鸡的声音。 6. 邻墙树色分:邻居的墙上,树木的颜色分明可见。 7. 山矾红子在,磊落倚斜曛
和人二首 其二 寂寥空山独夜,萧条古木清秋。风月谁家捣练,江头何处钓舟。 注释 - 寂寥:形容寂静空旷。 - 空山:山中空旷,无人居住。 - 独夜:独自一人度过的夜晚。 - 萧条:荒凉、凄凉。 -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 清秋:秋天的清爽。 - 风月:自然景象,这里指月亮和风。 - 谁家:哪里。 - 捣练:古代女子用杵捶打布帛以作衣物的过程,此处借指夜晚的活动。 - 钓舟:渔船。 赏析
注释: 和:应和,回应 广霞:指秋天的晚霞 上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了如 别时真久:离别的时间很长了 重来径转幽:重新来到这个地方,发现小路更加幽静 僧年知过腊:知道僧人已经过了一年的腊月 客况略如秋:我客居他乡的处境有点像深秋 兴:兴致 高咏:大声吟唱 无谋作远游:没有计划去远方游玩 门前小桥水,不共大江流:家门口的小桥水流,不像大江一样奔腾不息。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友人了如离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