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迹任孤舟,逍遥可自由。
江风犹带暖,山月未成秋。
望远怀乡雁,忘情愧野鸥。
晚来方倚棹,一笛起中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四联,每联由两个句子构成。第一联“八月十三夜”“泛迹任孤舟”,交代了时间、地点、诗人的活动,写出了自己孤独地驾一叶扁舟,在江上自由自在地漫游的情景,表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闲适心情。第二联“江风犹带暖,山月未成秋”,写出了夜晚江边的美景:江风和煦而略带暖意,山中月色朦胧,尚未形成秋天的景色,突出了江边景色的美好。第三联“望远怀乡雁,忘情愧野鸥”,写了作者看到天空飞翔的大雁,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不禁思念家乡,而这种思念之情又让自己感到惭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四联“晚来方倚棹,一笛起中流”,写了自己乘舟行至中流,听到笛声而起,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

【答案】

八月十三夜

泛迹任孤舟,逍遥可自由。

江风犹带暖,山月未成秋。

望远怀乡雁,忘情愧野鸥。

晚来方倚棹,一笛起中流。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元末明初的一个八月十三夜。诗人泛舟江上,畅游自如,观赏着江风习习,月色如洗的夜景,心中无比欢悦,写下了这首即兴之作。

首联“泛迹任孤舟,逍遥可自由。”点明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时间是在八月十三日晚上。诗人泛舟江上,任凭自己的孤舟漂泊,他可以尽情地逍遥自得,无拘无束。

颔联“江风犹带暖,山月未成秋。”描写了夜晚的景象。江风吹着还带着几分温暖的空气,月亮还没有升起来,但已经快要变成秋月了。这两句既写出了江边的景色美丽宜人,又暗含着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叹。

颈联“望远怀乡雁,忘情愧野鸥。”写出了诗人看到天空飞翔的大雁,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不禁思念家乡。而这种思念之情又让自己感到惭愧。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晚来方倚棹,一笛起中流。”描写了诗人乘舟行进至中流,听到笛声而起的情景。

此诗语言清新流畅,意象鲜明生动,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