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频问渡,欲上渺无从。
不信名山路,难留倦客踪。
帆樯随雁鹜,钟鼓骇鱼龙。
会挟袁绹至,狂歌最上峰。
【解析】
此诗是一首登高望远之作,首句“年年频问渡”中的“频问”二字,写出了诗人常年在江边眺望的情景;“欲上渺无从”中的“欲上”和“渺”都写出了诗人的渴望。颔联“不信名山路”“难留倦客踪”中的“名山”和“倦客”、“踪”和“留”都写出了诗人的无奈。颈联“帆樯随雁鹜”中的“帆樯”和“雁鹜”都是写江中之景。尾联“会挟袁绹至”中的“挟”字写出了诗人对仕途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我年年都在岸边频频询问是否渡江,但想登上这山却无法找到渡口。
不相信那些名声在外的名山大路,难以让我这疲倦的客人驻足流连?
帆船随着雁群一起飞向远方,钟鼓声吓坏了鱼龙。
总有一天能像袁绹一样被君王召见,到最高峰去放声高歌。
赏析:
本诗为作者登金山寺后所写。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常年在江边眺望,盼望渡海,登上名山。颔联说:“不信名山路”,意思是不相信那些名声在外的大路,而要寻找自己可以停留的地方,即指隐居之地。颈联写江中有帆船、有雁群,还有打钟鸣鼓的渔民等,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尾联说:“总有一天能像袁绹一样被君王召见,到最高峰去放声高歌”,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愿望,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