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访坡仙迹,行来一衲随。
闲吟能送日,深坐独临池。
水碧花交处,霜红木老时。
归从郡楼望,岚影正参差。
瑶席池
为访坡仙迹,行来一衲随。
闲吟能送日,深坐独临池。
水碧花交处,霜红木老时。
归从郡楼望,岚影正参差。
【赏析】
“瑶席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黄州期间的一处居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以豪放、豁达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成就留名史册。他的诗作多情真意切,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首句“为访坡仙迹”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追寻苏轼的足迹,了解这位伟大文人的生活与创作。第二句“行来一衲随”则描绘了诗人在追寻过程中的心态和行为——他随身携带着一件衣服,随时准备更换,这既体现了他对苏轼生活简朴、追求自由的态度的赞赏,也反映了诗人对苏轼那种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精神境界的向往。
第三至六句“闲吟能送日,深坐独临池”通过诗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诗人在闲暇之时吟诵诗歌,似乎在送走夕阳,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而在深夜静坐之时,则独自面对着水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感悟。
后四句“水碧花交处,霜红木老时。归从郡楼望,岚影正参差。”进一步描绘了苏轼居住地的环境之美及其变化。诗人通过对水、花、木等自然元素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环境。同时,“归从郡楼望,岚影正参差”,更增添了一丝诗意与哲理,让人不禁想起苏轼那潇洒自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苏轼生活的点滴描绘,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位伟大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