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仍除夕,长安已四年。
试衣儿渐长,剪彩妇无眠。
夜尽椒觞畔,春生桦烛前。
坐闻钟鼓动,佩马欲朝天。

诗句释义及注释

第一句:“今夕仍除夕,长安已四年。”

  • 今夕:今夜,即除夕之夜。
  • 除夕: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也称作“大年夜”。
  • 长安:指唐朝的首都长安(今西安)。
  • 四年:从诗中来看,诗人可能是指从自己离开长安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

第二句:“试衣儿渐长,剪彩妇无眠。”

  • 试衣儿:可能指的是正在试穿新衣的小孩或年轻女性。
  • 剪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是一种艺术形式,常用于装饰和庆祝。此处可能表示新年的准备工作或者节日的喜庆氛围。
  • 无眠:表达了一种期待与不安的情感,可能是因为准备迎接新的一年而感到兴奋和紧张。

第三句:“夜尽椒觞畔,春生桦烛前。”

  • 夜尽:夜晚结束,即除夕之夜结束。
  • 椒觞:一种酒杯,通常在节日中使用。
  • 春生:春天的到来,可能是通过室内的取暖设施感受到温暖。
  • 桦烛前:桦木制成的蜡烛,可能在除夕夜使用,为节日增添温馨的氛围。

第四句:“坐闻钟鼓动,佩马欲朝天。”

  • 坐闻:坐在屋内,听到外面的动静。
  • 钟鼓:传统节日中常用的乐器,用来报时和增添节日气氛。
  • 佩马:古代官员出行时所骑的马匹,这里可能象征着即将升迁或回归朝廷。
  • 朝天:向皇宫方向进发,可能意味着新的开始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译文

今宵仍在除夕夜,长安城已经四年未归。
试衣的孩子逐渐长大,剪彩的妇女难以入眠。
夜尽后花椒酒杯旁,春天到来桦烛前。
坐在屋内听见钟鼓响,佩戴马匹欲朝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述,展现了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诗中的“试衣儿”和“剪彩妇”形象地描绘了节日前后人们不同的活动状态。从“夜尽”到“春生”再到“朝天”,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时间的变化来表达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最后两句则通过听钟鼓声和佩马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心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