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榼寻芳墅,争嘶白鼻騧。
古藤溪畔叶,晴絮酒边花。
午袷临风爽,春旗过树斜。
醉中逢野叟,犹说旧侯家。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手法的综合把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赏析即可。本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诗句并给出注释,同时注意分析诗中运用的典故,最后赏析全诗的艺术特色。
“偕芝麓先生友沂髯孙饮祖将军园亭”一句,从题目可知是与王羲之同游,故诗中应体现其与王羲之的关系,“偕芝麓先生友”指王羲之,所以此处应填:王羲之;“祖将军”即东晋大将军王敦,所以此处应填:王敦;“园亭”指园林亭阁,所以此处应填:园林亭阁。
“挈榼寻芳墅,争嘶白鼻騧”两句,从字面看,是说拿着酒壶去寻芳别墅游玩,争相骑上白色的小马奔驰。这里用“挈榼”(挈,提着)和“争嘶”,写出了游赏时欢快的心情和热闹的场面,“白鼻騧”即白马,古代称良马为騧,所以此处应填:携酒;“争嘶”,形容人马奔腾的情景。
“古藤溪畔叶,晴絮酒边花”两句,是写景的。诗人抓住“古藤”、“溪畔”、“叶”、“晴絮”、“酒边”、“花”等景物,写出了山野间的美好景色,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的愉悦之情。其中,“苔枝缀香囊”,“苔枝”即苔藓,古人常以之作香袋,所以此处应填:苔;“晴絮”即晴空飘洒的柳絮,所以此处应填:柳絮;“酒边”即宴席旁边,所以此处应填:宴席;“花”指梅花。
“午袷临风爽,春旗过树斜”两句,是写景的。这四句诗写的是诗人在宴会上畅快饮酒的情景。“午袷”即中午休息,所以处应填:午休;“临风”指倚着风,所以此处应填:倚风;“春旗”指春天的旗帜,所以此处应填:旗帜;“过树斜”指掠过树木,所以此处应填:掠过。
“醉中逢野叟,犹说旧侯家”两句,是抒情的。诗人醉酒后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仍然在谈论旧时的侯门之家。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所以,此处应填写:我。
“赏析”部分,要结合整首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展开。
【答案】
译文:我带着王羲之一起游玩,与王敦一同饮酒作乐。我们提着酒壶到园亭寻找美色,骑着马奔驰在古藤下。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友人出游寻春,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起句点明出游的对象是王羲之和王敦。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人称王右军。王敦(259年-349年),字处仁,琅笽王氏,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西晋末年权臣。王敦曾参与平定苏峻叛乱有功,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加封为大将军。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因功拜太傅。王敦为人阴险狡诈,野心勃勃,他多次发动叛乱,企图篡夺皇位,终于在公元349年迫使晋成帝司马衍自杀而篡位,建立了东晋王朝。王右军和王大将军都是他的心腹。因此作者将王羲之称作“芝麓先生”,将王敦称作“祖将军”,十分得当。
第二句写他们出游的情景。“挈榼寻芳墅”,手提酒壶寻找美丽的花园。“争嘶白鼻騧”,骑马奔驰追逐着白鼻的小马。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出游图。
第三句写他们在园亭中饮酒作乐的情景。“古藤溪畔叶,晴絮酒边花”,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画面:溪边古藤垂荫,树上落花缤纷飞溅,酒席旁的杨柳絮随风飘荡……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描写,表现出他对江南山水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写他们的宴席。“午袷临风爽,春旗过树斜”,意思是说中午歇息的时候,靠着微风喝酒十分爽快,春风中的彩旗拂过树梢,显得非常美丽。
第五句写宴席上的客人。“醉中逢野叟,犹说旧侯家”,意思是说在宴席上喝得烂醉如泥的时候遇到一个老翁还在谈论过去的侯门之家。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主人与宾客的欢聚气氛,又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诗一气呵成,结构紧凑而又错落有致,充分显示了诗人驾驭诗歌艺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