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
濡润涔蹄间,不能溉田畴。
骄阳涸原泽,□有点滴不?
苟能探其要,河汉当清秋。
倒注屈千里,中有万斛舟。
六籍开其源,群史决其沟。
精华吸百氏,下逮骚人俦。
元元复本本,千载穷冥搜。
以此负文雄,气盛言毕浮。
奈何未学徒,颠倒不自尤。
童丱发未燥,猥以词赋投。
讹音复舛韵,鷇壳声啾啾。
小年资弄舌,学语成咿嚘。
问以经史事,茫然张两眸。
俗学吁可嗟,举世多谬悠。
古人通亡书,三箧探诸喉。
吾歌为此诗,非敢相嘲咻。
持告尔小子,庶以鉴前修。

【注释】

读书:指学习。无源委:没有根据、条理。渠:通“趣”,途径。有如断港流:就像被截断的河道中的水流。濡润:滋润。涔蹄间:指水从蹄缝里渗出来。不能溉田畴:灌溉不了田地。骄阳涸原泽:太阳暴晒下使原野上的水分干涸。□:同“亢”,过分。河汉:银河,比喻学问深奥。倒注:形容学识丰富。屈千里:形容知识渊博。中:指书中。万斛舟:形容学问深广。六籍:指《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经典著作。开其源:指开导引导。群史:众史书。决其沟:指疏通引导。精:精华。百氏:百家之说。元元复本本:即“原原本本”。元元:百姓。本本:指根本。穷冥搜:穷尽天地万物。以此:以这样的方式。负文雄:以雄才大略著称。文:才华。负:拥有。气盛言毕浮:气势旺盛,言辞华丽浮夸。奈何:为什么。未学徒:没有学习的人。颠倒不自尤:反而不知羞耻。童丱发未燥:指年幼无知,还不懂得什么是学问。猥以:轻率地。词赋投:指写诗词文章。讹音复舛韵:指错音和错韵。鷇壳声啾啾:小鸟鸣叫声。小年资弄舌:年幼不知世事而轻率说话。资:凭借,依赖。弄舌:指卖弄口才。学语成咿嚘:指小孩子说话像婴儿学话那样,不成调。咿嚘:象声词,形容婴儿学话的声音,也形容小孩说话不成调。问以经史事:问起他经史方面的常识。茫然张两眸: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俗学吁可嗟:庸俗之见,真是令人叹息。可嗟:可以叹息。吁:叹词,表示感叹。举世多谬悠:世上人多半荒唐迂腐。古人通亡书:古人精通典籍。三箧探诸喉:把典籍书籍放在嘴里咀嚼品味。三箧:三个装书的竹箱。三箧探诸喉:把典籍书籍放在嘴里品味。吾歌为此诗,非敢相嘲咻:我写这首诗,并非嘲笑你们这些孩子。持告尔小子:告诉你们这些孩子。庶以鉴前修:希望你们以此为鉴,能学到一点东西。

【赏析】

这是一首告诫少年不要轻视学问、要珍惜时光的作品。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法,否则就会像断掉的河道里的水一样白白流淌。接着又用河水滋润大地来比喻学问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只懂得些浅薄的知识,就犹如太阳暴晒下让原野上的水分干涸,是不应该的,也是不能做到的。诗人认为,那些狂妄之徒,只是一味地追求名利,而不去钻研学问,所以即使他们掌握了一些知识,也是肤浅、片面的,正如一条河虽然宽广,但是没有源头和支流,也不能成为大江大海。诗人还指出,那些只知道耍嘴皮子的人,是不懂得真正的学问的。最后,诗人劝勉孩子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因为年纪小而轻视学问,更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嘲笑别人。

全诗语言简练生动,比喻贴切恰当,既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