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茧称佳种,三眠贵早成。
岂因能补衮,不自爱馀生。
萦裹真何益,缠绵适见烹。
缫丝悲老妇,索索纺车鸣。



八茧称佳种,三眠贵早成。

岂因能补衮,不自爱馀生。

萦裹真何益,缠绵适见烹。

缫丝悲老妇,索索纺车鸣。

注释:

  1. 八茧称佳种:八个蚕茧称为上等的种桑。
  2. 三眠贵早成:三个阶段(蚕食桑叶、吐丝、结茧)中,早成则质量更高。
  3. 岂因能补衮:难道因为能用来缝补帝王的龙袍吗?意指无用之物。
  4. 不自爱馀生:不珍惜剩下的生命。
  5. 萦裹真何益:被束缚缠绕,真的有什么好处呢?
  6. 缠绵适见烹:缠缚得太久,最终只能被烹饪。
  7. 缫丝悲老妇:缫丝的老妇人。
  8. 索索纺车鸣:织布的声音。

译文:
八茧堪称好种子,三个阶段早成佳品。
难道能用来缝补皇袍,却不爱自己的剩余生命。
束缚缠绕没有好处,纠缠太久只能被宰杀。
缫丝的老妇人悲伤,纺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养蚕的过程和老妇的痛苦。诗中通过对比“八茧称佳种”与“三眠贵早成”,强调了养蚕过程中的早期收获是最为宝贵的。然而,诗句中的“不自爱馀生”揭示了养蚕者对剩余生命的轻视,反映了他们对于生计的无奈和悲哀。

诗人描述了蚕的缠缚过程及其带来的痛苦。诗句“萦裹真何益”表达了蚕被束缚的无助感,而“缠绵适见烹”则形象地描绘了蚕被烹饪的场景,传达了养蚕人对这种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缫丝悲老妇”和“索索纺车鸣”两处,诗人通过对老妇和纺织声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养蚕人的生活艰辛和他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整首诗以养蚕为背景,展现了养蚕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和辛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