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溪路狭,日色满空林。
忽叩柴关寂,遥知秋水深。
鸟穿幽涧入,藤挂碧云阴。
不见支公返,空余壁上琴。
【解析】
此题是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评价文章的有关要点。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舟次仪征过秋水庵”点明写作地点;“真州溪路狭,日色满空林”交代了写作环境;“忽叩柴关寂”“遥知秋水深”描写了诗人在山寺中的所见和所思;“鸟穿幽涧入,藤挂碧云阴”描写了山中景色;“不见支公返,空余壁上琴”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僧人生活的向往之情。“赏析”部分要抓住诗歌的主要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
船停在仪征经过秋水庵的时候,真州溪路上很狭窄,日光照耀着空阔的林木。突然听到柴门紧闭,知道秋水庵的僧人们正在打坐念经。鸟儿穿过山涧飞进深山,藤条挂上白云形成一片浓荫。我看不见支公返回山里,只能看到壁上挂着古琴,空无一人。
赏析:
此为纪实之作,记叙了作者舟行仪征,路过秋水庵的经历。首句写景,颔联叙事,最后两句抒情。全诗紧扣题旨,以“秋水”“秋山”为中心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秋日景象。“秋水”“秋山”两词互文见义,既点出题中之“秋”,又写出山间清幽的景色。颔联“叩”与“寂”、“遥”与“深”相对,构成工整的对仗。“鸟穿幽涧入,藤挂碧云阴”一句中,“鸟”和“人”相映成趣,“穿”“入”二字生动传神。颈联“不见支公返,空余壁上琴”中,“空余”二字将作者的孤寂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尾联“不见支公返”一句中,“不见”二字将读者带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