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通水曲,乱树切烟霄。
溪月凉乘筏,山云暗发桥。
沙明悬鹭浴,波冷著萤烧。
隐隐闻孤唳,一鸿天际遥。
泛舟清溪
平田通水曲,乱树切烟霄。
溪月凉乘筏,山云暗发桥。
沙明悬鹭浴,波冷著萤烧。
隐隐闻孤唳,一鸿天际遥。
注释:
- 平田通水曲:平缓的田地通往弯曲的水道。
- 乱树切烟霄:杂乱的树木高耸入云。
- 溪月凉乘筏:溪边明亮的月光让乘坐的筏子感到凉爽。
- 山云暗发桥:山间的云雾缭绕在桥上,显得模糊不清。
- 沙明悬鹭浴:沙洲上的鹭鸟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形成美丽的画面。
- 波冷著萤烧:水面上的微风拂过,使得萤火虫的光点闪烁。
- 隐隐闻孤唳:隐约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孤鹤叫声。
- 一鸿天际遥:一只大雁正飞向遥远的天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首句“平田通水曲”,通过“平田”和“通水曲”两个词组,形象地描绘出一片宽广的田野通向曲折的水道,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画卷。
接下来的句子,“乱树切烟霄”、“溪月凉乘筏”、“山云暗发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这一景象的独特之美。乱树高耸入云,与天空相连,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溪边的明月洒下清凉的光芒,让人倍感惬意;山间的云雾缭绕在桥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几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意境之中,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然后是“沙明悬鹭浴”、“波冷著萤烧”,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沙洲上的鹭鸟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在水面上,微风吹拂着萤火虫的光点,闪烁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这些细节的描写既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隐隐闻孤唳”,则引入了诗的主题——孤独的鸣叫。这里所说的“孤唳”,既可以理解为孤单的鹤在发出哀鸣,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孤独的情感贯穿全诗,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感人。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且富有哲理的自然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