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堆口净风埃,马首鸣蝉树树哀。
云入中条将雨去,人随返照过关来。
此间浩劫纷难问,无际洪荒郁不开。
三晋二崤相向晚,侧身天地一衔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潼关》。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1. 风陵堆口净风埃,马首鸣蝉树树哀。
  • “风陵”指的是地名“风陵渡”。
  • “堆口”指黄河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弯道,称为“风陵堆”。
  • “净风埃”表示黄河水清,尘土被冲刷干净了。
  • “马首”指马的头部,这里比喻为马的头颈,象征着前进的方向。
  • “鸣蝉树树哀”意味着树上的蝉儿叫声哀婉,似乎也为黄河的清澈而感到悲伤。
  1. 云入中条将雨去,人随返照过关来。
  • “中条”是地名,位于山西省南部,这里指代黄河中游。
  • “将雨去”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
  • “返照”是指夕阳的余晖。
  • “过关来”意味着夕阳西下时,人们从关内出来。
  1. 此间浩劫纷难问,无际洪荒郁不开。
  • “浩劫”指的是巨大的灾难或变故。
  • “纷难问”表达了面对灾难时的困惑和无法解决的状态。
  • “无际洪荒”形容天地之间充满了无尽的混沌和未开化的状态。
  1. 三晋二崤相向晚,侧身天地一衔杯。
  • “三晋”指的是今天的山西地区,包括今天的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
  • “二崤”指的是崤山的两个山峰,崤山是秦岭的一部分,位于今甘肃和陕西交界处。
  • “向晚”指的是傍晚时分。
  • “衔杯”是指饮酒的场景。
  •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三晋和二崤相对而立的时候,我们只能侧身于天地之间,像饮酒一样地度过一天。这里的“衔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大难时的无奈与悲凉。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潼关景象的生动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兴衰。同时,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如风陵堆口、云入中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