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如曾子日三省;更为张公加半思。
【注释】
集字联:把“曾子日三省”的三个词合成一个字的对联。
“当如”即“应当”,“曾子日三省”出自《论语·里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更为”即“另外”,“张公”指张巡,他守睢阳,力拒安史叛军100余日。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上联是说,我们应当像孔子一样,每日多次检查自身,反省自己的行为;下联则说,我们还应另外增加一点思考,那就是像坚守睢阳城而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张巡一样。这既是在赞美他们高尚的品德,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当如曾子日三省;更为张公加半思。
【注释】
集字联:把“曾子日三省”的三个词合成一个字的对联。
“当如”即“应当”,“曾子日三省”出自《论语·里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更为”即“另外”,“张公”指张巡,他守睢阳,力拒安史叛军100余日。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上联是说,我们应当像孔子一样,每日多次检查自身,反省自己的行为;下联则说,我们还应另外增加一点思考,那就是像坚守睢阳城而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张巡一样。这既是在赞美他们高尚的品德,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注释】 集字联: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 特立独行:行为超脱世俗,不随俗流。 有如此:指有这种品格和才能的人。 进德修业:指修养德性、从事学业。 须及时:必须抓紧时机。 【赏析】 “集字联”是楹联中的一种形式,即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此题上联为“特立独行”,下联为“进德修业”,两联均为四字,且均以名词为主,结构整齐,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十分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注】: 万里桥:成都的一座古桥。 宅:家,指杜甫的故居。 百花潭:成都市的一个地名。 庄:别墅,指杜甫的草堂。 赏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的住所——草堂附近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首句“万里桥西宅”,描述了杜甫的住所位于成都郊外的万里桥西侧。这里的“万里桥”是成都的一座古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最后分析意境特点及表达技巧。 “月寮烟阁标清兴”,这一句的意思是“月色笼罩下的楼台亭阁,是人们追求清高闲适之兴的所在”。这里,“月寮”即指“月台”,“烟阁”即指“阁楼”。从全句看,此联写景。“月寮烟阁”,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月光照耀之下。“标清兴”
【注释】 集字联:将所咏之字集中成句。 直谅喜来三径友:直谅,正直诚信,喜,喜悦、欢愉,意为“正直诚信之人来到,便有三位朋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纵横驰骋,富有,意指学识渊博。意为“学识丰富,能写遍百座城池的书籍。” 【赏析】 本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各四字,字数相等。上联的关键词是“直谅”,下联的关键词是“纵横”。 上联“直谅”取自成语“直道而行”,意指正直、诚信;“喜来”取自《论语·子路》
【注释】 集字联:由四句诗合成的对联。每句诗的末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如“人品比南极出地”中,“品”字作“人”,“极”字作“南极”,“人品”即指人的品质,“出地”指超出地面,这里指超越一切。 此心:指诗人自己的心情。 大月当天:出自《庄子·齐物论》:“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惧。”意是说真人超脱世俗,不喜怒哀乐,心境宁静,就像天上的月亮始终高悬在天空一样。 赏析:
【注释】 集字联:将诗句中每个字都拆开来组成新的词组或句子。 “同心”:比喻心地相同。 “不隔一片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如在一室之中。 “时论”:指当时的政治议论。 “惟高尺五天”:形容言论高明、卓越。 【赏析】 此联上下句均用对仗的手法。上联“一心”,是说双方心意相投;下联“两耳”,是说双方意见一致,都能听进对方的话,表示双方感情融洽。 上联中以“同心”二字为中心,拆为“不”和“隔一片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翠”“依”“开”。这四个字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答案】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译文: 水边石上适宜幽居,想着溪水之外轻轻吟咏,翠竹白沙依偎着草堂; 楼台高高耸立
注释:能够了解一个人,实在是件难事。九德的珍贵就在这里。听到别人有过失,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那能让人成为百世之师啊! 赏析:这是一幅集字对联。上联“知人其难”取自《论语·子张》中孔子说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是要懂得认识、理解他人是一件难事。下联“闻过则喜”取自《论语·颜渊》,是孔子的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听到别人的过错,应当高兴才是,因为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啊
【注解】 厌心:指厌倦;情文:指文字。集字联,即对联的一种。集字联是把一个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组合到一起成为另外的字。 极:极致 入地参天:形容非常高大 理数:规律、法则 【赏析】 “厌心悦目”意谓厌倦了世俗的名利,而喜爱眼前这美好的景致,情与景相互映衬;“极”意为极致、最高境界。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人生的态度。 “入地参天”形容极其高大;“理数”指自然规律、社会法则。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规律
【注解】 集字联,即由一个字组成对联。“习”意为“练习”,“勤”意为“勤奋”,“损欲”指减少私欲,“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时能感到高兴。“真得师”指真正得到老师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习”、“勤”、“损”、“得”。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学习、勤奋、减少私欲、获得老师教诲的意思。整副对联寓意深刻,表达了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减少私欲
【解析】 此诗的韵脚是“月”和“香”,而首句押韵,那么尾句的韵脚就应该是“月”。而第二句的尾字是“和”,第四句的尾字是“香”,“和”和“香”同属去声的二十四敬韵部。所以,第二句的“微闻百和香”中的尾字“和”和第四句的“人定微闻百和香”中的尾字“香”是同一韵部的,可以相互押韵。而“烟清”中的“烟”是下平一先韵部,与前面的韵脚不同,因此,“烟清”不能作为对联的上下联。 【答案】 集字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要逐句翻译,然后分析内容。 “前席争传宣室对”,意思是:以前在座中有人争相传说与皇帝讨论朝政的事情,即指汉文帝与贾谊谈论朝政问题。 “等身唯守鲁堂书”中的“等身”是古代量词,一尺见方的东西为一“身”,这里指书籍
【注释】 五香:指佛教的五味(酸、苦、辣、甜、咸)。佛海:佛国。百尺书城:形容高大的书城,也比喻学问高深。半倚天:一半倚靠天空。 【赏析】 “五香”是借代佛国,佛国无边无际,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百尺”是形容书城之高,也喻意学问之深。 诗中用“真无地”、“半倚天”来形容佛国和高深的学问,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尊重和向往。同时,“真无地”与“半倚天”也形成了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学问的重要性
【解析】 “集字联”指将人名、地名、诗句等以字为单位,组合成对偶。 子瞻:苏轼的别号。 却喜:喜欢。 文与可:文同,北宋画家,苏轼好友,善竹石。 鲁直:黄庭坚的别号。 伯时:李公麟,北宋画家。 赏析:“子瞻却喜文与可;鲁直深知李伯时。”这两句是说,苏轼喜欢文和可(文同),黄鲁直了解李伯时。“子瞻”即子由,苏轼的弟弟。“却喜”表明了苏轼对文、李二君的敬慕之情。 【答案】 集字联 子瞻却喜文与可
注释1:入世,指进入社会。 注释2:才,才能。 注释3:须,必须。 注释4:节,节制、节制自己的行为。 注释5:积德,积累德行。 注释6:传家,传承家族。 注释7:积书,积累书籍。 赏析:此联以“入世”和“传家”为题,强调了人才和德行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整首诗语言平实,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注释】 友来:友人光临。论文:讨论学术问题。座:座位。书就:写成文章。还思:考虑。作跋人:为作品写后记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集字对联,由上下两阕组成。上阕“友来辄入论文座”是说朋友来访,便坐下来谈论学术问题;下阕“书就还思作跋人”则是写文章完成后,还要考虑写后记的人是谁。整副对联寓意深远,既表现了作者的谦逊好学,也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