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十年余,痛祁山丞相,遽尔鞠躬,用我无人,僰道李严空属望;
中兴诸将尽,问江左夷吾,谁堪接武,忧时有泪,新亭周顗不胜悲。
【注释】
挽沈葆桢联:此联是挽词,哀悼沈葆桢。
知己:朋友。
祁山丞相:诸葛亮曾出使东吴,孙权设宴招待,并称他为“丞相”。后泛指受人敬重的朋友。
用我无人:指无人可任用。
僰道李严空属望:指蜀汉大将李严,虽忠心耿耿,但无大用。
江左夷吾:指三国时曹操。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其子曹丕逼汉献帝禅让,自立为帝,是为魏文帝。
接武:继承前人的事业。
忧时有泪,新亭周顗不胜悲:指晋朝王导对司马睿说:“您应当忧虑的是天下将乱,而不应该担忧自己。”后来王导去世,司马睿痛哭流涕。这里指沈葆桢的去世,使人们感到悲伤不已。
赏析:
沈葆桢(1821—1875),字子培,号幼樵,浙江慈溪人。清代大臣、军事家。同治元年(1862年),受命督办福建水师,次年兼署两江总督,镇压太平军。光绪二年(1876年),调两广总督,次年兼署云贵总督,筹办海防。四年,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德、法等国考察海军,与李鸿章签订《中法条约》等。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十一年,因病回原籍休养,十二年,卒于家中。
沈葆桢是湘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从未动摇过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信心,始终坚持抵抗外敌侵略的立场。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诗是诗人悼念沈葆桢的挽联。首联写沈葆桢自入仕途以来,十年有余,一直忠诚地辅佐朝廷,为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他却因为年老体弱而辞官归乡,令人惋惜不已。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沈葆桢的形象:他是国家的重臣,为人正直无私,深受百姓的爱戴;然而,他却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为国家效力,让人深感无奈。颈联则是诗人对沈葆桢离世的悲痛之情的表达:中兴时期的将领都已离世,唯独沈葆桢还在世,令人感到无比遗憾;而他自己却因年老体弱无法继续为国家服务,让人感到更加惋惜。尾联则是诗人对沈葆桢离世后的哀思和怀念之情的表达:中兴诸将都已离世,只有沈葆桢还在世;他虽然曾经为中兴时期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如今却因年老体弱而离世,让人感到无比痛惜。同时,他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的贡献有多大,更在于他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