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迥烟波阔,檐虚夕照闲。
寒钟静无语,霜气满秋山。
【注释】
山左学署:指山东省学政署。甲寅: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台迥烟波阔,檐虚夕照闲。
台:高台。迥:远。烟波:指水气笼罩的景色。
檐:屋檐。虚:空。
寒钟静无语,霜气满秋山。
霜气:秋天的雾霭。
赏析:
此诗是山东学政署学使李调元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在济南所作。诗中描写了济南的秋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联“台迥烟波阔,檐虚夕照闲”写济南的高台和暮色中的济南城,写出了济南的辽阔、宁静。颔联“寒钟静不语,霜气满秋山”写济南的晚钟声,写出了济南城的清幽、宁静。颈联“寒钟静不语,霜气满秋山”写济南的霜气,写出了济南秋日的清冷、寂寥。尾联“寒钟静不语,霜气满秋山”写济南的秋色,写出了济南秋色的凄美、凄凉。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寒钟”、“霜气”等,使得整首诗更具诗意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