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星争出,风微月有波。
五更残雨歇,四野嫩凉多。
湿气归林薄,清香发黍禾。
行行天欲曙,休问夜如何。

【注释】

御园:即御苑。唐代帝王宫苑名。癸丑年,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云淡星争出,风微月有波:天空渐亮,云朵淡薄,星星争先露出来;微风轻拂,月光在水面上荡漾。五更残雨歇,四野嫩凉多:夜深时,细雨停歇,田野一片清凉。湿气归林薄,清香发黍禾:露水滋润着树林草泽,稻米、小麦等粮食散发着清香。行行天欲曙,休问夜如何:路上行人,看到天色已破晓,不要管夜如何长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的秋天,由京城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京都郊外的田园景色图。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自然浑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着痕迹。

首联起笔点出“云淡星争出”和“风微月有波”,写天将破晓时分的景象。“云淡”二字,既写出天空的清朗,也写出云彩稀薄,给人以宁静之感。“星争出”,则见星星闪烁,仿佛与云争辉竞艳,又见星光灿烂,给人以光明之感。“风微”,则见风息吹拂,给人一种恬静之感。“月有波”,则见月亮在水中轻轻荡漾,使人联想到水中倒映的银河,更觉得月光如水,给人以柔和之感。这两句写天将破晓时的景致,写得很有层次感,既写出了天的色彩,又写出了风的力度,还写出了月亮的形态。

颔联承前启后,写秋夜的景致。“五更残雨歇”一句中,“五更”指深夜,而“残雨”则见秋夜之长,也暗示天将大亮。“四野嫩凉多”一句中,“四野”指广阔的田野,这里暗含着农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嫩凉多”则见秋夜之短,也暗示天将大亮。这两句写秋夜的景致,写得很有层次感,既写出了秋夜的清冷,又写出了秋夜的短暂。

颈联进一步写秋夜之后的景致。“湿气归林薄”一句中,“湿气”既指露水,也暗示着秋夜的漫长。“归林薄”则见露水回到了树林之中。“清香发黍禾”,则见黍稷等庄稼散发出了芳香。这两句写露水回到树林之中以及庄稼散发芳香的情景。

末联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来临的黎明的期待之情。“行行天欲曙”,则见诗人在前行的路上,看着天色渐渐明亮,内心充满了期待之情。“休问夜如何”,则见诗人对即将到来的黎明充满期待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