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岩外七星关,几辈诗人到此间。
难得知名似寒士,少经题句是边山。
三春霜雪行冬气,百丈峰峦抗冷颜。
留此一诗破荒寂,羌无故实问乌蛮。
【注释】
七星岩:即乌蒙山,在今贵州省毕节县东北。关:指关口,是进入乌蒙山的通道。寒士:指贫寒的读书人。百丈峰峦:形容山峰高耸。羌无故实:羌族没有历史传说,故实指事实。
【译文】
从七星关进入乌蒙山(己丑年)
七星岩外有七座山关口,几代诗人都来到这里。
难得有名望的人也像贫寒之士一样,少经题咏的是边远荒凉的边地。
三春时霜雪飘飞如冬气,百丈高的山峰屹立着冷峻的面颜。
留下了这首诗让荒寂的地方破除了寂静,羌族也没有历史传说,所以用事实来询问乌蛮部落。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作者李孝光曾随父李文忠镇守乌蒙山,此诗是作者为乌蒙山而作。
首联点明“乌蒙山”,写山之形势。前句说“七星岩外有七座山关口”,言山势险要,非同寻常;后句说“几代诗人都来到这里”,则说明其知名度很高。这两句一写山之形势,再写人之感,以景衬人,相得益彰。
颔联用典,写自己对乌蒙山的认识。前句说“难得有名望的人也像贫寒之士一样”,意谓乌蒙山虽然地势险要、风景秀丽,但却没有多少文人骚客去登临吟咏;后句说“少经题咏的是边远荒凉的边地”,意谓乌蒙山虽然是边远荒凉之地,却很少有人去游览。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乌蒙山的感情,又暗含了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颈联写乌蒙山上自然景色。前句说“三春时霜雪飘飞如冬气”,写山中气候寒冷,雪花飞舞;后句说“百丈高的山峰屹立着冷峻的面颜”,写山峰之高耸入云,巍峨壮观。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人,通过描写乌蒙山的自然景色来烘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尾联写诗人留诗于乌蒙山的原因。前句说“留下这首诗让荒寂的地方破除了寂静”,意谓诗人留下的这一首诗让乌蒙山不再寂寞;后句说“羌族也没有历史传说,所以用事实来询问乌蛮部落”,意谓乌蒙山虽然地处偏僻,但历史上曾经有人来过,而且还有关于乌蒙山的传说,所以诗人要用事实来向当地民族了解和解释乌蒙山的情况。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乌蒙山的感情,又体现了诗人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精神。
全诗以“乌蒙山”为中心,运用多种手法进行描绘和表现。首先,通过对“七星岩外七星关”和“几辈诗人到此间”的描写,勾勒出乌蒙山的地理环境。然后,通过对“难得知名似寒士,少经题咏是边山”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乌蒙山的感情以及对其地位的看法。最后,通过对“三春霜雪行冬气”、“百丈峰峦抗冷颜”等诗句的描绘,展现了乌蒙山的自然景色以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