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贤相,亦通儒,公论早闻中外;
无党援,无生产,臣心可质帝天。

诗句解读

第一句:亦贤相,亦通儒

  • 贤相:指张之洞,一位在清朝末年担任重要官职的政治人物。
  • 通儒:表明其学识渊博,通晓儒家经典。

第二句:公论早闻中外

  • 公论:公众的议论,通常指正面的评价或意见。
  • 早闻:很早就被知晓。
  • 中外:表示国内外。

第三句:无党援,无生产

  • 党援:政治上的支持,这里可能指的是反对张之洞的政治派系(如革命党人或其他反对清政府的力量)。
  • 生产:经济支持,这里指没有经济上的支持。

第四句:臣心可质帝天

  • 臣心:作为臣子的内心,这里表达个人忠诚于国家的立场。
  • 可质帝天:意即可以向皇帝证明(自己的忠诚和清白)。

译文

挽张之洞联:
您是贤良的宰相,也是学识渊博的儒者;
您不受任何党派的拥护,也没有私人产业。
您的忠诚可以向天发誓,让皇帝知道。

关键词注释

  • 贤相:指张之洞,一位在清朝末年担任重要官职的政治人物。
  • 通儒:表明其学识渊博,通晓儒家经典。
  • 公论早闻中外:很早就被知晓。
  • 无党援:没有政治上的拥护。
  • 无生产:没有经济上的支援。
  • 臣心可质帝天:表达忠诚,让皇帝知道。

赏析

这首挽联是对张之洞的极高评价,不仅赞扬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学识,还强调了他在政治上的独立和清廉。通过这样的评价,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忠诚和正直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