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拟山海凤麟,应五百年名世,历廿四考中书,正学懋躬行,帝赖其勋高柱石;
翊运际风云龙虎,通天地人为儒,立德言功不朽,救时安宇内,公诚无愧补金汤。
诗句解析:
生民拟山海凤麟 - 这一句表达了对曾国藩一生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将他比作具有卓越才能和美德的人。”生民”指的是人民,”山海”和”凤麟”分别是自然界中极为珍贵的生物,用以象征曾国藩的非凡品质和卓越成就。
应五百年名世 - 这句话暗示曾国藩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其地位和名声历经数百年的考验,至今仍然显著且受到人们的敬仰。
历廿四考中书 - 曾国藩曾连续通过多次考试并最终成为进士及第,这反映了他的勤奋和才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中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代表着高官厚禄。
正学懋躬行 - “正学”指的是纯正的学术和道德修养,而”懋躬行”则强调了曾国藩在道德实践上的坚持和努力。这句话表明他在学术和道德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帝赖其勋高柱石 - “帝”指皇帝,”赖”依赖或依靠的意思。这句诗意味着皇帝因为曾国藩的贡献而感到安心和依赖,就像是支撑国家的重要柱子一样。
翊运际风云龙虎 - “翊运”意味着辅助帝王治理天下,”际”遇到或面临,”风云龙虎”比喻曾国藩像龙一样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力量。
通天地人为儒 - 这里的“儒”指的是儒家学者,”通天地人”表明曾国藩能够融合宇宙、人生和哲学思想,表现出博学多才。
立德言功不朽 - “立德”指树立德行,”言功”则是指言语和功绩,”不朽”强调这些成就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救时安宇内 - 这里指的是拯救乱世,安抚国家,展现了曾国藩作为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
公诚无愧补金汤 - “公诚”表示公正无私,”无愧”意味着没有愧疚,”补金汤”则是比喻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如同加固了坚固的城墙。
译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赞美一位如山海凤凰麒麟般的伟人,他的名字将在五百年后依然响亮;历经二十四次考试才最终成为中书,证明了他卓越的智慧和勤奋。他以纯正的学问和实践的道德行为赢得了皇帝的信赖与倚重,就像一根支柱支撑着国家的稳定。他的政治生涯如同风云变幻中的龙虎,展现出无比的力量和智慧。他通达天、地、人,成为一位博学的学者。他的言行和功绩永垂不朽,他致力于挽救乱世,安定国家。他的正直和忠诚使他在任何困难时刻都不感到愧疚,为国贡献力量,正如加固了坚不可摧的金汤壁垒。
赏析:
这首诗是对曾国藩一生的颂扬,从多个角度描绘了他的卓越品质和历史贡献。诗中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将曾国藩比作山海凤凰麟、龙虎等,这不仅展示了他对个人品质的高评价,也体现了对曾国藩影响力的高度认可。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优美,通过对曾国藩一生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