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有遭,流泽孔长,风草勉从公,万里忽惊西去也;
天步多艰,臣心未死,觚棱重回首,九京应悔大归无。
【注释】
小子:指作者的自称。遭逢乱世,流离失所。孔长:甚长。风草:随风飘舞的草。勉:勉强,尽力。公:指张百熙。万里:指西去长安之路遥远。惊:惊讶。天步多艰:天命艰难。臣心未死:臣之心志未死。觚棱:古代建筑的檐角形木柱,引申为朝廷或国家。重回首:再三回望。九京:指东都洛阳,也借指朝廷。大归:大的归处,指朝廷。无:没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作的挽联。当时,作者正被派往日本留学,在东京与张百熙相见,于是写下了这副挽联。
首句“小子有遭,流泽孔长”,是说:我遭遇不幸,但遗泽流长。“流泽孔长”四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第二句“风草勉从公”,是说:虽然风尘仆仆,但我还是努力追随你。“勉从公”三字,表现了作者的忠诚和敬业精神。第三句“万里忽惊西去也”,是说他突然听到噩耗,感到震惊。“万里忽惊”四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第四句“天步多艰,臣心未死”,是说:天命艰难,但我的心志并未泯灭。“天步多艰”四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不安。第五句“觚棱重回首,九京应悔大归无”,是说:我在离开朝廷前,再三回望那九京,希望它能后悔当初的大计不图。这里,“觚棱重”指的是皇帝的龙椅,“九京”是指京城洛阳。“应悔”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失望和不满。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追忆和对其离去的惋惜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