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曾读义山词,也欲随人唱柳枝。
暗托青云添感慨,隐牵红豆助相思。
已过飞絮春方老,未到酣眠梦尚迟。
偶尔偷闲赏花外,才知不是少年时。
【注释】
- 春柳:即《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当年:过去。
- 义山词:指李商隐的词作。
- 暗托青云:暗喻自己有抱负,但无法实现。
- 红豆:相思的象征。
- 飞絮:飘落的柳絮。
- 酣眠:熟睡。
- 才知不是少年时: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感慨之诗。诗人回忆了年轻时读过李商隐的词,也曾想随众人一起吟唱柳枝词。然而他深知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像李商隐那样通过写词来实现。于是,他只能将这种情感寄托于暗托青云、隐牵红豆等意象中,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失落。
诗中提到了飞絮和酣眠两个意象。飞絮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而酣眠则表示人们沉浸在梦乡之中。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一方面,他渴望着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另一方面,他又深感岁月无情,青春易逝。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无奈。
最后一句“才知不是少年时”则更加凸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一番挣扎和思考之后,终于明白自己已经不再是年轻的时候了。这种认识既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成长。它让诗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总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爱情、时间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