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坡不可见,硕得见文溪。
又复五百载,吾将谁与齐。
孙枝遍岭峤,栗主傍招提。
尚有残编在,寒芒映彩霓。

海珠寺其二

菊坡不可见,硕得见文溪。
又复五百载,吾将谁与齐。
孙枝遍岭峤,栗主傍招提。
尚有残编在,寒芒映彩霓。

译文:

无法见到菊花坡,只能从文溪中感受到它的存在。
又过了五百年,我又能和谁相比呢?
孙树的枝叶遍布山岭之巅,栗木的主干旁有寺庙。
还有残篇留存,寒光闪烁着彩霞。

注释:

  1. 菊坡:指的是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或地点,因菊花而得名。
  2. 硕得见文溪:形容文溪的美景,使人印象深刻。
  3. 五百载:这里指时间过去了五百年。
  4. 孙枝:泛指众多树木的枝条,形容其繁茂。
  5. 岭峤:山岭,此处可能指的是山脉。
  6. 栗主:指栗子树的主干。
  7. 招提:佛教建筑,通常指寺庙。
  8. 残编:残缺不全的书籍。
  9. 寒芒:形容光线微弱却坚定地穿透云层。
  10. 彩霓:彩虹,这里用来形容美丽的色彩。

赏析:

此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首句“菊坡不可见,硕得见文溪”以“菊坡”和“文溪”两个意象作为对比,前者因其难以接近而显得遥不可及,后者则以其美丽动人而让人向往。第二句“又复五百载,吾将谁与齐”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渺小,表达了对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孙枝遍岭峤,栗主傍招提”通过描写树木的繁盛和寺庙的存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文明的共存。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隐喻。最后两句“尚有残编在,寒芒映彩霓”则回归到文化传承的主题,指出尽管历经沧桑,但仍有珍贵的文化遗存被保留下来,如同微弱但坚定的寒芒穿透云层,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深刻感悟与珍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