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洛源流在,丛残细讨论。
茫茫溯薪大,渺渺见精魂。
世尽原伯鲁,吾惭褚少孙。
补亡难兀兀,谁与识天根。
【注释】
南雷:指张岱,字宗子,号南雷。宋儒学案:指黄百家的《宋儒学案》(四十六卷)。
编次:编排。
南雷宋儒学案序目:指黄百家所撰的《宋儒学案》的序言部分。
关洛源流:关中、洛阳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源流即渊源和流变。
丛残:散乱残缺。
细讨论:详细地加以论述。
薪大:柴火之大。这里借以比喻学问之大。
精魂:精神。
世尽原伯鲁,吾惭褚少孙:世间尽数了原伯鲁(原亢)的事,我惭愧于褚少孙(褚渊)的学问。
补亡:补写亡佚的典籍。这里是说为《宋儒学案》作序。兀兀:形容勤奋的样子。
天根:指天理、天性。
赏析:
这是张岱为黄百家的《宋儒学案》所写的一篇序文。张岱在这篇序文中对宋代儒学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从历史渊源到具体成就,从学术思想到学派流派,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对宋代儒学的衰落及原因做了深刻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宋代儒学的深厚感情。
文章开篇“舟中编次南雷宋儒学案序目”,交代了自己撰写此序的背景和目的;接着“关洛源流在,丛残细讨论”,点明自己对宋代儒学的关注始于北宋时期,通过对宋儒著作的研究,来探讨其学术发展脉络。“茫茫溯薪大,渺渺见精魂”两句描绘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感受,通过追溯历史渊源来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世尽原伯鲁,吾惭褚少孙。补亡难兀兀,谁与识天根。”则是对自己与前人相比,深感自己的学识不足,同时表达出一种对于学问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未来学者的期望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