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官舍似柴荆,生计萧然万虑轻。
藜藿贫来尝有味,笙歌老至听无情。
苦吟自得闲中乐,卑宦难言去后名。
种竹窗前看亦好,却嫌风雨引秋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遣兴》,其原文及注释如下:
荒村官舍似柴荆,生计萧然万虑轻。
藜藿贫来尝有味,笙歌老至听无情。
苦吟自得闲中乐,卑宦难言去后名。
种竹窗前看亦好,却嫌风雨引秋声。
译文:
荒废的村庄就像官舍一样简陋,生计清贫让我的万千烦恼都放下了。
虽然贫穷但曾经觉得藜藿(一种植物)很美味,到了老年听到笙歌就感觉没有兴趣了。
独自苦吟让我在闲暇中找到乐趣,但做低级官员难以谈论离去后的名声。
种竹子在窗前看着也很美好,但讨厌的是风雨带来的秋天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荒村官舍似柴荆”用“荒村”来形容官舍的破败,再用“柴荆”形容简陋,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疲惫。第二句“生计萧然万虑轻”则表达了诗人因为贫困而放下了所有的忧虑。这里的“生计萧然”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困境,而“万虑轻”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第三句“藜藿贫来尝有味”则是诗人对贫困生活的一种态度,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仍然珍惜并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笙歌老至听无情”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淡漠,即使听到笙歌这样的娱乐活动也感到无趣。
在第四句中,“苦吟自得闲中乐”展现了诗人在孤独寂寞中自我安慰、自得其乐的心态。这里的“苦吟”可能是指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坚持写作,而“闲中乐”则意味着在静谧中找到了快乐。第五句“卑宦难言去后名”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个人名誉的关注。他意识到在官场中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就或声誉,因此在退休后难以摆脱对名利的追求。
第六句“种竹窗前看亦好”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在简朴生活中寻找到的宁静。这里的“种竹”可能是一种隐居的生活态度,而“窗前看亦好”则暗示了他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寻找心灵的安宁。最后一句“却嫌风雨引秋声”则是诗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感慨,他认为风雨的声音让人联想到秋天的到来和衰老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对生命和岁月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