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钟声久不闻,梵音列刹共氤氲。
雨花柏树同僧老,开世瞿昙永法云。

【注释】

穹览:指佛教寺院,也作“穹窿”

列刹:佛寺

氤氲:烟雾弥漫的样子

雨花柏树:即香樟树。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有天竺僧献异木,因叶落如雨而名。后遂称此树为“雨花木”。唐宋以来,雨花台多以种植雨花木而得名

同僧老:同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人

开世瞿昙:指佛陀释迦牟尼出世时(约公元前563年)

开:出生;世:世间

瞿昙:梵语,意为“能仁”,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云:指佛法或宗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雨华台寺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雨华台寺钟声久不闻,梵音列刹共氤氲,雨花柏树同僧老和开世瞿昙永法云等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的信仰与崇敬之情。

首句写塞北钟声久不闻。“穹览寺偶成”,点明题旨。作者到雨花台寺游览,偶然写成这首七绝,用以纪事留念。“穹览”二字,既表明这是游览之作,又透露着诗人的虔诚之意。次句写梵音列刹共氤氲。雨花台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公元502—549)。当时建此台以供放生之用,故名“雨花台”。后经重修扩建,成为江南著名的丛林古刹。全诗紧扣“雨花台寺”这一主题展开,先写寺内钟鼓沉寂已久,再写梵呗悠扬,使整个寺庙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第三、四句写雨花柏树同僧老。雨华台一带,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这里最有名的树木就是香樟树,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有天竺高僧将这种珍稀树种带入南京。因其叶落似雨,人们称之为“雨花木”,后来雨花台便以香樟树闻名。到了唐代,雨花木已成为雨华台寺中的一棵古树。它与寺内的古松苍柏交相辉映,给游人提供了一处静谧的环境。最后一句写开世瞿昙永法云。开世瞿昙,即释迦牟尼。据传说,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63年出生在古印度,后来诞生于蓝毗尼花园。他一生弘法传教,教化众生,使人类得以脱离苦难。因此,人们把他奉为“能仁”或“大觉”。他的教诲和教义,经过弟子们的传承和阐发,逐渐形成了佛教的基本经典。后人把释迦牟尼出世时称为“法轮转”,意即佛法开始传播。“开世瞿昙永法云”一句,既点明诗题,又暗合题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