䆉稏盈畦日正长,复勤穮蓘下方塘。
堪怜曝背炎蒸下,惟冀青畴发紫芒。

【注释】

䆉稏:指稻麦。盈畦:满田。日正长:太阳正当午时,即中午时分。复:又。勤穮蓘下方塘:又耕又锄,把水田的泥土耙平。方塘:池塘。堪怜:可怜;可恨。曝背:晒太阳。炎蒸:炎热。青畴:绿油油的田野。发紫芒:庄稼长出紫色的麦芒。

【赏析】

《题耕图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创作的一组诗作,共23篇,每一篇都有题目,且各不重复,但内容上互相映照。此诗为其中第十三篇,写的是农忙季节里,人们辛勤劳动的场景。

首句“䆉稏盈畦日正长”,写稻田里的庄稼已经长得很高了。“䆉稏”指稻、麦等谷物,“盈畦”指满田,这里指的是庄稼已经长得很多。“日正长”,中午太阳正当午,指太阳高悬天空,天气十分炎热。

次句“复勤穮蓘下方塘”。这是说农民们又去田里耕地、锄草。“复”字表示多次的意思。“方塘”是池塘,这里指的是田地。“下”字有向下、往下的意思,“方塘”是指田地里的水塘。“方塘”一词在诗歌中常用来指代水田,因为当时人们主要靠种水稻,所以“方塘”常常和水田、稻田联系在一起。

后两句“堪怜曝背炎蒸下,惟冀青畴发紫芒”。“曝背”是晒背的意思,“炎蒸”是炎热的阳光,“青畴”是绿油油的农田。这两句的意思是:可怜的是农民们只能在阳光下晒背,只希望那绿色的农田能发出紫色的麦芒。

这首诗描写了农忙季节里,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诗中的“䆉稏盈畦日正长”、“复勤穮蓘下方塘”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们在炎热的夏天里,仍然坚持劳作的情景。而“堪怜曝背炎蒸下,惟冀青畴发紫芒”则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获得丰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