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秋晓净烟霏,每听征鸿忆授衣。
此日诸军齐奏凯,衔书不用更南飞。
【注释】
上林:指上林苑,在今西安市西。
禁旅:禁军。这里指唐代的禁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一首七律,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当时安禄山叛军进犯中原,杜甫因奉诏入京,扈从至灵武,途中作此诗。
首联点出“闻雁”之事。“上林秋晓净烟霏”,以萧索凄清的上林之景起笔,为全诗奠定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每听征鸿忆授衣”,则由上林之景过渡到自己对往事的回忆。“每”字写出了作者对往日情景的频频回忆,而“每听”又表现了作者对此情景的深深留恋和无限感慨。一个“忆”字,把作者与将士们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颔联“此日诸军齐奏凯,衔书不用更南飞”。颈联“此日诸军齐奏凯,衔书不用更南飞”承接上句而来,写唐军收复两京的捷报传来的消息后,士兵们不再南飞去向朝廷告捷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听到这一喜讯时,唐军的将领们纷纷传令停止南飞。“南飞”二字,化用《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典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只是小鸟,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用来喻指小兵小将们不知将军们收复两京、建立赫赫战功的雄心和抱负。
尾联“此日诸军齐奏凯,衔书不用更南飞”,承颈联之意而来,进一步描写将士们在听到捷报后,不再向南飞去的情景。这里“此日诸军齐奏凯”一句,是对前文“此日诸军齐奏凯”一句的具体阐释和补充说明,使全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朴实无华,却能表现出作者深沉的感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