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朝初暇,方春候转佳。
惠风来上巳,迟日丽中街。
莺语频迁树,花阴半映阶。
所期凝庶绩,永使万邦怀。
【注释】
①亭午:中午时分,指春日。上巳:古时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古人在此日洗濯、游赏。②迟日:阳光斜照。中街:街市之中。③莺语:黄莺啼鸣。迁树:莺声在枝间婉转回荡。④所期:期望的心愿。凝庶绩:聚积众志。⑤万邦:指天下各国。怀:怀念、思念。⑥庶绩:众多政绩。⑦怀:思慕。⑧方:当,正。⑨淑景:美好的春景。淑,温和美好。⑩惠风:暖风。上巳:古代节日,在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以祭祀水神和祖先。⑩迟日:夕阳西下时的阳光。丽:美丽。中街:市内街道。⑩花阴:花影。半映阶:花影半映在台阶上。
【赏析】
此诗是杜甫《春昼二首》之一,作于大历二年(767)暮春。
“亭午朝初暇”,点明了题中的“春”字。“亭午”是指春天的正午,此时正是万物生长、生机盎然之时;“朝初”表明作者当时是在上午。“始”有开始之意,“初”也有开始之意。“方春”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正在春日的早晨。“候转佳”四句,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日景象:正当春天,天气晴好,温暖的惠风拂面而来,阳光斜洒在市街上,使得人们的心情格外愉快。而黄莺的啼鸣之声不绝于耳,它们时而高歌,时而低唱,使春天的景色更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莺语频迁树”,莺鸟的鸣叫声在树枝间来回穿梭,仿佛在给人们带来欢乐。而“花阴半映阶”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阳光从花丛中透射下来,形成斑驳的影子,半映在台阶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所期凝庶绩”一句,表现了诗人希望天下百姓都能聚精会神地为国家治理出力的愿望。“凝”意为凝聚、集中,“庶绩”指的是众多的政绩。这里,诗人将“所期”与“庶绩”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殷切希望和对百姓的深深关爱。
最后两句:“永使万邦怀”,“万邦”泛指各地诸侯国或各民族国家。“怀”意为怀念、思念。这里的“怀”可以理解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此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人民幸福的祝愿和期盼。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