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穷水涘与山巅,王宋齐名万口传。
解向西陂求识字,略摹蚕尾不成篇。
【注释】
奉答西陂先生见赠之作二: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赠诗的复作。诗人在《和西陂先生见赠》诗中曾称赞西坡“文章冠天下”,这次则以谦虚的口吻表示“王宋齐名万口传”。西坡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坛巨擘,其诗风豪放,语言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行穷水涘与山巅:指游遍了水边的尽头到山顶。
王宋齐名万口传:指苏轼、王安石、欧阳修三人齐名于世。王安称“三苏”,欧阳修有《朋党论》,故称“三苏”或“王欧”。
解向西陂求识字:解,通“丐”,乞求;西陂,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南,因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居此而得名。此处指苏轼,苏轼曾住此,并常去游历,故称西坡。
略摹蚕尾不成篇:略,稍微;摹,描摹;蚕尾,蚕茧的尾部,喻指文字。成篇,形成完整的篇章。意谓苏轼虽略为描摹,但未能写出完整的作品来。
【赏析】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邀而写的酬答诗。前四句赞颂友人的才学,后四句则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谦逊。
首联点出自己游遍了水边的尽头到山顶,也游尽了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三人的足迹。这两句既表明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又表现出诗人对这两位大文豪才学的景仰。
颔联则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他谦虚地表示,尽管自己游遍了这些地方,但还没有达到能够写出完整作品的地步。这既是对自己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友人的尊重。
颈联则进一步展开,诗人以乞求的姿态向友人讨教,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点。这不仅表现出了他的谦虚好学,更是对友人的尊重和信任。
尾联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情。他认为虽然自己游遍了这些地方,也游尽了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三人的足迹,但是还未能写出完整的作品来。这也体现了他的谦虚好学、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赞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