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河边万柳丝,跨河楼阁郁参差。
重来只恐风光异,再为南园住少时。
【注释】
南园:即指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乙巳年(1875):作者第一次到杭州,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
丙午年(1846):作者第二次到杭州,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
丁未年(1847):作者第三次到杭州,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十二年(1906)、三十三年(1907):《西湖新语》的出版年份。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第三次去杭州时。当时正值杭州风景优美、百花齐放的春天,诗人重游故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全诗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情致,读来令人如痴如醉。
首联写诗人重游西湖,见到河边柳条万条,河上桥阁参差,景色宜人。“玉带”二字用得极为传神,它把西湖两岸绿柳比作了镶嵌在江中的玉带,形象地描绘出湖光山色的绚丽多姿,使整个西湖显得更加妩媚动人。“万柳丝”一句,既写出了柳丝的繁茂,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跨河楼阁郁参差”,则勾勒出西湖胜景的轮廓:有横跨钱塘江的大桥,也有点缀在两岸的楼阁,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岸边,与绿柳相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两句是写西湖的远景,给人以开阔之感。
颔联是诗人重游西湖时的所见所感。诗人想到自己这次来杭州,只住了短短几天,就匆匆离去。如果再来一次,怕美景不再,所以不免有点遗憾。“重”字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依恋之情。“再为南园住少时”,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久留西湖的愿望和心情。“南园”是指作者的别墅所在地,这里暗指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杭州风光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在诗句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