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得天下英才,硕画定学规,八百孤寒说遗爱;
惓怀在国家要政,弥留陈路事,九重雨露悼公忠。
【译文】
培养出天下的杰出人才,制定严格的学规,八百里外的孤寒都称赞他的恩德;
怀念他在国家要政中的贡献,临终前陈述国事,九重天降下雨露来悼念他忠诚。
【注释】
①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晚清名臣、洋务派首领之一。1873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侍讲,曾出任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1889年任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督办海防事务,在台湾建省并设行省制,主持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1909年被调为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后,张之洞于12月29日宣布独立,拥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但不久即被袁世凯所迫通电下野。1909年1月4日病逝于北京。②硕画:高妙的书法。③孤寒:贫寒之士。④公忠:指张之洞的忠贞不渝。⑤遗爱:遗留下来的恩德。⑥要政:重要政务。⑦弥留:临死时。⑧雨露:指皇帝的恩泽。⑨吊:悼念。⑩赞: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挽张之洞的一副楹联。作者通过赞扬张之洞的政绩与人格,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上联“教育得天下英才”赞颂了张之洞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成就;“硕画定学规”则是指张之洞制定严谨的教育制度,为后来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两句既突出了张之洞在教育事业上的重要贡献,也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下联“惓怀在国家要政”则是赞扬了张之洞为国家大事尽心尽责的精神;“弥留陈路事”则是指张之洞在临终前仍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未来担忧。这两句既展现了张之洞的卓越品质,又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深敬仰。
整副楹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张之洞的政绩和人格,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情厚谊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