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缆登荒墟,微风吹柳树。
人家两岸村,依依临古渡。
磨灭有遗碑,彷徨不能去。
落日牛羊迹,一带空城路。
【注】兴济: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荒墟:指被水淹没的村庄。
系缆登荒墟(系缆)——停船在荒凉的渡口。登:登上。荒墟:被洪水冲毁的村落。
微风(微):轻微的风。
吹柳树(柳树):指柳树随风轻轻摇摆。
人家两岸村(人家):指岸边居住的人们。
依依(依依):依恋的样子。
临(临):靠近的意思。
古渡(渡口):旧有桥或渡槽的地方。
磨灭(磨灭):磨去痕迹,使文字消失。
有遗碑(有:存在,有的;遗,遗留下;碑:墓碑、石碑),彷徨(彷徨:徘徊不前。形容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不能去(不能:无法,不可能。)——无法离去,即留连不舍。
落日牛(落阳:夕阳;牛:泛指牲畜。)羊迹(牛迹:指牛走过的痕迹;羊迹:指羊走过的痕迹。),一带空城路(一带:周围;空城路:空旷的道路。)——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牛羊足迹和四周一片空旷的街道。
【译文】
停船在荒凉的渡口,微风吹拂着柳树。
岸边是人烟密集的村庄,依恋地靠岸。
有座石碑,但已被洪水冲毁,令人惆怅不已。
傍晚时分,落日的光辉映照下,牛羊在空荡荡的路上行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了兴济县后留下的感慨。诗中主要写了三个场景:一是诗人在兴济时所见之景;二是诗人离开兴济时所思之情;三是诗人离别时的感受。
首联描写诗人游兴济时所见之景。“系缆登荒墟”四字写出了诗人在兴济时所处的环境。作者来到兴济时,正逢此地被洪水淹没,一片荒凉的景象。“系缆”二字,表明了作者来此的目的。“登”字则表现出作者游兴未尽,还想继续游玩的情态。“荒墟”“微风”“柳树”等词句描绘了兴济荒凉而又宁静的画面。其中“荒墟”一词,既表现了兴济被洪水淹没的现状,又暗示了此处曾有人烟,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而“微风”一词,不仅描绘了当时天气的宜人,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惬意。最后三句“人家两岸村,依依临古渡。磨灭有遗碑,彷徨不能去。”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兴济时的具体活动。“人家两岸村”一句,不仅描绘了兴济两岸人烟稠密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繁华之地的留恋之情。“依依”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地方深深的依恋之情。而“临古渡”一词,则表明了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间,也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磨灭有遗碑,彷徨不能去。”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兴济时的心理活动。这句话中的“磨灭”和“遗碑”都表示了过去的痕迹,而“彷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不舍。这些情感都在这首诗中得以充分的表达。
颔联写诗人离开兴济时的所见所感。“落日牛羊迹,一带空城路”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开兴济时的情景。夕阳西下,天边的余晖映照在大地之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而“落日牛羊迹”则描绘了夕阳下牛羊在空旷的道路上悠闲地行走的景象。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美好回忆。而“一带空城路”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离开时的孤单与寂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兴济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游兴济时的种种感受和经历,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过去的回忆,更有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