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临湖分外豪,曾携蜡屐一周遭。
端由忠宪来埋骨,小小青山矮亦高。

王季珠的《锡山闲咏四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意义,以及可能的欣赏角度:

  1. 诗句释义
  • “山势临湖分外豪”:描述了锡山地势雄伟,临近湖泊而显得更加壮观。
  • “曾携蜡屐一周遭”:诗人曾经带着蜡制的鞋子环绕锡山走了一圈。
  • “端由忠宪来埋骨”:这里的“忠宪”可能指忠诚正直的人或事,诗人认为他们被埋藏在锡山之中。
  • “小小青山矮亦高”:虽然青山看似矮小,但因其内在的高大品质,依然显得崇高。
  1. 翻译与注释
  • 诗句翻译为:”锡山的地势临近湖泊格外壮观,我曾经带蜡屐环绕锡山走了一趟。是因为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的人在这里安息,即使是小小的山丘,即便看起来矮小,也显得崇高。”
  • 关键词注解:忠宪——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的人;蜡屐——一种用蜡制作的简易行走鞋;埋骨——埋葬死者的坟墓;矮亦高——即使外表不高,但内在品质崇高。
  1. 赏析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王季珠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历史事件结合,使得作品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象征与暗示:通过对“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等词汇的使用,诗人可能在暗示某种坚守原则、不为利益所动的品质。同时,“忠宪来埋骨”这一表述,可能是对历史上某位重要人物的缅怀或致敬。
  • 艺术手法:王季珠通过使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

王季珠的《锡山闲咏四首 其三》不仅是对锡山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其背后深厚文化意蕴的探索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