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翁三五嬉晴沙,残僧闲关如退衙。
黄芦苦竹隐缺岸,水荭往往飘残花。
濠濮会心岂在远,便可泛宅仍浮家。
水关上接鲍丘水,伯圭战地啼寒鸦。
卓老一抔没荆棘,惟怜文采兼奇葩。
古人于此两寂寞,高枕且听风炉茶。
漕河如林万樯立,负城时送回帆挝。
仿佛扁舟落吾手,背痒欲倩鸟爪爬。
病鹤触笼翅翎短,老随鸡鹜吁可嗟。
安得十洲纵汗漫,排空一气凌云霞。
通州水月庵三用清虚堂韵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绝句,题目为《通州水月庵三用清虚堂韵》。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凫翁三五嬉晴沙,残僧闲关如退衙。
- “凫翁”指悠闲自在的老人或诗人自己,在这里借指诗人自喻。
- “三五”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元宵节。
- “嬉晴沙”形容人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游玩沙滩的情景。
- “残僧”指寺庙里的和尚,这里可能是在说寺庙中的生活宁静。
- “闲关”意指关闭寺院的大门,不对外开放。
- “像退衙”比喻人从繁忙的工作或事务中解脱出来,休息放松。
- 黄芦苦竹隐缺岸,水荭往往飘残花。
- 黄芦和苦竹都是植物名称,可能是指河岸边的芦苇或竹子。
- “隐缺岸”描绘了岸边景象,可能是指岸边有部分被水淹没的情况。
- “水荭(hóng)”是一种水生花卉,常用来比喻水面上的花朵。
- “漂残花”意味着水中的荷花已经凋零。
- 濠濮会心岂在远,便可泛宅仍浮家。
- “濠濮”通常指的是池塘,这里可能是指一个水域环境。
- “会心”意指彼此心意相通,这里表达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共鸣。
- “岂在远”表示这种心灵交流不需要远离。
- “泛宅”指泛舟游览住宅附近的水域。
- “仍浮家”意味着即使居住在水上也无妨,享受生活的乐趣。
- 水关上接鲍丘水,伯圭战地啼寒鸦。
- “水关上接鲍丘”可能是描述某座桥梁或者渡口的名字,“鲍丘”可能是地名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场所的称呼。
- “伯圭”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
- “战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发生过战争的地方。
- “啼寒鸦”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凄凉和哀伤。
- 卓老一抔没荆棘,惟怜文采兼奇葩。
- “卓老”可能是指一个著名的人物或者地方,“一抔”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用于衡量土地的面积。
- “没荆棘”表示没有荆棘覆盖。
- “文采”指才学和文采。
- “兼奇葩”意味着兼具美丽和其他特殊之处。
- 古人于此两寂寞,高枕且听风炉茶。
- “古人于此”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方的古人。
- “两寂寞”表示非常寂寞,可能是因为时代变迁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 “高枕”意为安心睡觉,枕头垫得高高的。
- “听风炉茶”形容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茶香和聆听自然的声音。
- 漕河如林万樯立,负城时送回帆挝。
- “漕河”通常指的是运河,是中国古老的人工河流之一。
- “如林”形象地描述了运河两岸树木繁茂的景象。
- “万樯立”意味着船只密集排列,数量众多。
- “负城”可能是指靠近城墙的城市,“时送回帆挝”形容船只在城市之间穿梭运送货物的情景。
- 仿佛扁舟落吾手,背痒欲倩鸟爪爬。
- “扁舟”指小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坐船出行的样子。
- “落吾手”意味着小船似乎落入了诗人的手心。
- “背痒欲”形容背部感到痒,可能是因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坐在船上。
- “倩鸟爪爬”意指想要借用鸟爪来搔背解痒。
- 病鹤触笼翅翎短,老随鸡鹜吁可嗟。
- “病鹤”可能是指受伤或生病的鹤。
- “触笼”指鹤被关入笼子中,可能暗示了某种束缚或限制。
- “翅翎短”表明鹤的翅膀短小,无法飞翔。
- “老随鸡鹜”意味着鹤年老体弱,跟随着鸡鸭一样行动不便。
- “吁可嗟”表达了对鹤命运的同情或惋惜之情。
- 安得十洲纵汗漫,排空一气凌云霞。
- “十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界所在地,这里可能是指仙境或是理想的生活环境。
- “纵汗漫”意为随意遨游,不受拘束。
- “排空一气”形容气势磅礴,直冲云霄。
- “凌云霞”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可能意味着超越尘世的境界或追求更高、更广阔的理想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通州水月庵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