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岐地何高,凤岭踞其右。
路绝无钩梯,直上若悬溜。
日月互蔽亏,光明错昏昼。
云雾四荡潏,雷车中杂糅。
飞龙何衙衙,夭矫出岩窦。
俯瞰两当水,奔流下腾凑。
转石类抟撠,画沙成篆籀。
初疑饥蛟蟠,更作外蛇斗。
闻昔周文王,盛德及灵囿。
凤鸟此来集,世远事悠谬。
末季重边防,戎马几驰骤。
秋风吹散关,一夕惊老瘦。
凤岭
南岐地何高,凤岭踞其右。
路绝无钩梯,直上若悬溜。
日月互蔽亏,光明错昏昼。
云雾四荡潏,雷车中杂糅。
飞龙何衙衙,夭矫出岩窦。
俯瞰两当水,奔流下腾凑。
转石类抟撠,画沙成篆籀。
初疑饥蛟蟠,更作外蛇斗。
闻昔周文王,盛德及灵囿。
凤鸟此来集,世远事悠谬。
末季重边防,戎马几驰骤。
秋风吹散关,一夕惊老瘦。
【注释】
- 凤岭:指凤凰岭。
- 南岐地:南部的山岭。
- 踞:占据、盘踞。
- 钩梯:一种爬升的工具,这里指登山的梯子。
- 若悬溜:形容陡峭的山路好像悬挂在高处的流水。
- 日月互蔽亏:日月互相遮蔽,表示天色昏暗。
- 光错昏昼:阳光交错,昼夜不清。
- 荡潏(yuè):水流冲击的样子。
- 雷车: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车。
- 衙衙:威武雄壮的样子。
- 夭矫:弯曲、曲折。
- 岩窦:岩石的洞穴。
- 抟撠(zhuā):用力把物体向上推举。
- 篆籀:古文字,即小篆。
- 蛟(jiāo):水中的大蛇。
- 蟠:缠绕。
- 外蛇斗:比喻外来的敌人争斗。
- 盛德:极高的德行。
- 灵囿(yòu):皇家园林。
- 凤鸟:凤凰,古代祥瑞之鸟。
- 世远事悠谬:世事遥远,难以理解。
- 末季:末年,指晚些时候。
- 重边防:加强边防。
- 戎马几驰骤:战马奔驰如急雨。
- 秋风:这里指秋风。
【赏析】
《凤岭》是一首咏叹凤凰岭美景的诗。全诗从凤岭的特点入手,描绘了凤岭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首联:“南岐地何高,凤岭踞其右。”
这是第一句,诗人用“何高”二字来形容凤岭的高度,表达了凤岭之高耸入云的气势。同时,“踞”字也表现了凤岭盘踞于南方的山岭之中的雄伟景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凤岭的地理位置和高度,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开阔而深远的空间背景。
第二联:“路绝无钩梯,直上若悬溜。”
这是第二句,诗人继续描绘凤岭的景观。这里用“绝无”二字表明凤岭的道路险峻,没有可以攀爬的梯子,只有一条陡峭的路径直通山顶。而“若悬溜”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路如同悬挂在空中的流水一般,给人一种惊险而刺激的感觉。
第三联:“日月互蔽亏,光明错昏昼。”
这是第三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凤岭的日夜变化。这里以“互蔽亏”和“光明错昏昼”这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太阳与月亮相互遮挡、光芒交错的情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而变幻莫测的效果。
第四联:“云雾四荡潏,雷车中杂糅。”
这是第四联,诗人以“荡潏”和“杂糅”两个词来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荡潏”指的是云雾流动的样子,给人一种飘渺不定的感觉;而“杂糅”则是说那些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混沌而美丽的视觉效果。
第五联:“飞龙何衙衙,夭矫出岩窦。”
这是第五联,诗人以“衙衙”来形容飞龙矫健有力的动作,而“夭矫”则形容飞龙曲折蜿蜒的姿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飞龙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凤岭的壮丽景色。
第六联:“俯瞰两当水,奔流下腾凑。”
这是第六联,诗人以“瞰”字来表示俯视的动作,而“两当水”则是指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河流的奔流和汇聚,表达了对大自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赞美之情。
第七联:“转石类抟撠,画沙成篆籀。”
这是第七联,诗人以“转石”和“画沙”这两个意象来描绘凤岭的地貌特征。这里的“抟撠”指的是用手将石头捏合起来的动作,而“篆籀”则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写法。诗人以这两个意象来表达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第八联:“初疑饥蛟蟠,更作外蛇斗。”
这是第八联,诗人以“初疑”和“更作”这两个词来表达对眼前景象的猜测和惊讶。这里的“饥蛟蟠”指的是饥饿的蛟龙盘踞的样子,而“外蛇斗”则是比喻外来的敌人争斗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和忧虑。
第九联:“闻昔周文王,盛德及灵囿。”
这是第九联,诗人以“闻”字开头,表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周文王”是指周朝的一位英明君主,他曾经拥有一片广阔的土地作为皇家园林。诗人通过提及这位君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十联:“凤鸟此来集,世远事悠谬。”
这是第十联,诗人以“凤鸟”一词来指代凤凰或凤凰的象征意义。这里的“集”字表达了凤凰聚集在此的美好景象。而“世远事悠缪”则意味着世事遥远,难以理解。诗人通过这两行诗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认知之间的差距。
第十一联:“末季重边防,戎马几驰骤。”
这是第十一联,诗人以“末季”和“戎马”这两个词来指代晚些时候和战争时期的背景。这里的“重边防”意味着加强边防的重要性。而“戎马几驰骤”则描述了战马奔腾如雨的景象,表达了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和动荡局面。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和平的追求。
第十二联:“秋风吹散关,一夕惊老瘦。”
这是第十二联,诗人用“秋风吹散关”来描绘秋天的气息和季节的变化,而“一夕惊老瘦”则表达了一夜之间天气变冷导致的人们感到寒冷和消瘦的现象。诗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人们生活的关注。
这首《凤岭》是一首描绘凤凰岭美景的诗,通过对凤岭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