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还羌帅,孤忠有法王。
不缘蒙上赏,何以警无将。
天狗过秦野,髦牛限鬼方。
古来称陇蜀,成败几苍茫。
【注释】:
戮力还羌帅:努力平定羌人的叛乱。戮力,尽其全力,这里指用全力平定羌人的叛乱。
孤忠有法王:只有忠诚才能得到法王的奖赏。孤忠,指自己忠诚,没有私心。法王,对君主的尊称。
不缘蒙上赏:如果不是因蒙受皇上的赏识而获赏赐。缘,因为。
何以警无将:用什么来警告那些将领们要警惕?
天狗过秦野:天上的狗从秦地上空飞过。
髦牛限鬼方:牦牛和公牛在边界徘徊。髦、公牛,都是牲畜的名称。
古来称陇蜀:自古以来称陇山以西和蜀地为战略要地。陇山以西和蜀地,指今甘肃、四川一带。
成败几苍茫:战争的胜利和失败,都显得非常模糊不清。苍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杂感》之一。此诗作于唐肃宗干元二年(759)春,当时杜甫因避乱入蜀,暂寓梓州,写下此诗,抒写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戮力还羌帅,孤忠有法王。”两句,直叙其事。“戮力”,尽力;“还”,平定;“孤忠”,单薄的忠诚,这里指诗人自己单薄的忠诚;“法王”,对皇帝的尊称;“蒙上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诗人以满腔热情赞颂自己单薄的忠诚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颔联“不缘蒙上赏,何以警无将。”两句,承上启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受到皇帝的赏识,又怎么能警戒那些将领们呢?这两句既是自谦之语,也是自慰之言。
颈联“天狗过秦野,髦牛限鬼方。”两句,承上启下,写景抒情。天狗,指天上的犬状星宿;“过秦野”即经过秦地;“髦牛”是大牛的意思;“限鬼方”指边界。诗人把天上的星宿比作天上的狗,又把牦牛比作公牛,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在边界徘徊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疆域辽阔、物华丰美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朝廷重用边功的渴望。
尾联“古来称陇蜀,成败几苍茫。”两句,由景及情,议论性很强。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们就称赞陇山以西和蜀地是战略要地,可是战争的胜负却难以预料啊!“古来”、“几”,两个虚词连用,突出了作者的感情色彩。这两句既点出了诗题中的“杂感”,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关心。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报效无门的悲凉之感。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但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