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未许白云封,刘阮重来路几重。
楼阁依然遗旧迹,胡麻何处访仙踪。
恨无朱草修灵药,欲觅丹砂驻昔容。
一梦蘧然成往事,空将兰絮系心胸。
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为赋游仙诗三章 其一 (乙丑)
译文:
离开梁溪已经五年了,甲申年冬天我又来此重游。追思过去的事情,不禁感慨万分。我写下了这三首游仙词。
天台山没有允许白云封住山顶,刘阮再次来到此地时道路有几条重重叠叠。
天台山上的楼阁遗迹依然保存着旧日的痕迹,到哪里去寻找仙人的踪迹呢?
恨不能找到朱草这种灵药用来修补身体,想要找到丹砂用来留住青春容貌。
一场梦醒来一切都成往事,空将柳絮系在心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冬重游天台山时所作。天台山是道教圣地,相传东晋时期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修道。“天台”一词在这里泛指道家仙境。据《搜神记》载,东晋时期,道士许迈、刘阮二人均曾在天台山结庐隐居。词中以“刘阮”喻指自己,表明作者对天台山仙境的向往之情。
词的上片写重游天台山后的感受。开篇即点明时间:“五年矣”,表明已离开天台山五年之久,这既是实情,也是引起下文的原因。次句“甲申冬”点明具体时间和地点。“重游”一词表明作者此次来游并非寻常游览,而是有所感怀。“追思往昔”四字,说明作者此行并非偶然而至,而是有感而发。“不禁感慨系之”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不安,同时也流露出对天台山美景的无限眷恋。
下片主要抒发作者的游仙之志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天台未许白云封”三句,运用典故描绘了仙境之景。“天台未许白云封”意谓天台仙境尚未能被白云完全遮蔽,意味着仙境尚待开发;“刘阮重来路几重”则是说刘阮二位真人再来之时,道路曲折迂回,难以辨认方向;“胡麻何处访仙踪”则是指神仙的行踪难以寻觅。三句连用三个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既写出了仙境的神秘莫测,也体现了作者对仙境的深深向往。
“恨无朱草修灵药”三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渴望修炼成仙的愿望。“恨无朱草”意谓遗憾没有找到能修得长生不老之药的朱草;“欲觅丹砂驻昔容”则是指想要寻找丹砂来留住青春容颜;“一梦蘧然成往事”意谓一场梦境醒来之后,一切都成为过去的事。这三句通过表达对长生不老药和神仙的渴望,以及梦境与现实的差距,表现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于仙境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空将兰絮系心胸”,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兰絮系心胸”意谓用兰花般的思绪来束缚自己的胸怀,暗示了作者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牵绊。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仙境之美和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