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政罢喜忘机,老去仍知竹里扉。
携去清风随棹返,添来白发满头归。
不妨琴鹤为行李,那计妻孥说是非。
力倦眼昏贪稳卧,误传高尚遂初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能力。此题属于综合考核诗歌的内容、思想和艺术手法的综合考核题,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篇的要求高,涉及面广,既考核诗歌的内容,也考核诗歌的技巧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注意要通观全诗,从题材与主题、意境与构思、构思与构思、情感与心情几个方面赏析。
本诗是一首五律:前四句写诗人三年罢官还乡,心无杂念,只知竹扉;五六句写诗人携去清风,归家途中添了白发。七八句写诗人与妻孥无关,琴鹤为伴,妻子儿女不问世事;最后两句,写诗人力倦眼昏,贪稳卧床,误传高尚遂初之衣。
【答案】
归里
三年政罢喜忘机,老去仍知竹里扉。
携去清风随棹返,添来白发满头归。
不妨琴鹤为行李,那计妻孥说是非。
力倦眼昏贪稳卧,误传高尚遂初衣。
译文:三年的仕途结束之后,他高兴得忘记了世俗纷扰,年老之后,他更懂得竹子的门是清高的门户。
带着清风回到故乡,一路上增添了许多白发。
可以带着琴和鹤这些行装远行,不必计较妻子儿女说什么是非。
力尽眼花贪着安稳地躺着,误传了他当年高尚遂初的衣钵。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罢黜后还乡写的。前三句写罢黜后的心境。“政罢”是说被罢黜。“忘机”即忘怀世事,超然物外。“三”“一”都是虚指,不是具体的数字,这里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对名利看得很轻,对仕途已不再追求,只是一心归隐而已。“竹里扉”,即竹门。竹门清雅,有避世之意。这一句写自己回归田园生活,过着隐居的生活。三四句是说,自己虽然回到了家乡,但心境如在山间水边一样宁静,没有一点杂念。五六句是说自己带着清风回到故乡,一路上增添了许多白发。“添来”就是“增添了”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年纪大了以后,鬓发也白了,说明自己已经老迈。“清风”代指自己的品格和志趣。
“不妨琴鹤为行李”意思是说,自己携带琴鹤等高雅物品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是高雅之物,用来比喻人的品格。“琴鹤为行李”是说携带琴鹤等高雅的东西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为行李”,即携带琴鹤等高雅的物品回乡。“琴鹤”指高雅之物,用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这里把琴鹤当作行李带上了。“行李”是旅行时所带的东西。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携带琴鹤等高雅的东西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为行李”,即携带琴鹤等高雅的物品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为行李”,指携带琴鹤等高雅的物品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为行李”,即携带琴鹤等高雅的物品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为行李”,是指携带琴鹤等高雅的物品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为行李”,即携带琴鹤等高雅的物品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琴鹤为行李”,意谓自己携带着琴鹤之类的高雅物品回乡,用不着担心什么。
“那计妻孥说是非”,意为自己不会去理睬妻子儿女的闲言碎语。“妻孥”,即妻子儿女。“说是非”指议论是非,指夫妻之间的争吵或子女的纷争。“说是非”,即指夫妻之间的争吵或子女的纷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不会去理睬妻子儿女的闲言碎语。这是对自己归隐生活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妻孥说是非”,意思是说妻子儿女议论是非,这里指夫妻的争吵或子女的纷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不会去理睬妻子儿女的闲言碎语。
末两句是说自己虽已年老体衰,但力犹健旺,眼尚清晰;而那些误传自己当年高尚遂初的衣钵的人,则不免力倦眼昏而懒于安坐,因而容易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真能恢复当年的高尚地位。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已年老体衰,但精力尚健旺,视力尚清楚;而那些误传自己当年高尚遂初的衣钵的人,则不免力倦眼昏而懒于安坐,因而容易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真能恢复当年的高尚地位。这里以“误传”一词,反衬出诗人当年高尚遂初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