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历中外卌余年,合教育军戎交通实业而竭尽忠谟,鄂渚记同舟,感当时朝夕提撕,至今日皆如梦幻;
参考东西数十国,分行政司法集会结社以变更治体,掖垣将立相,问谁氏艰难宏济,补我公未竟经纶。

【译文】

张之洞四十年,教育军戎交通实业尽忠心,鄂渚共舟济,感当时朝夕提撕,至今如梦幻;

参考东西数十国,分行政司法集会结社以变更治体,掖垣将立相,问谁氏艰难宏济,补我公未竟经纶。

【注释】

卌余年:四十多年。

卌:数词“四”与名词“余”合用,表示时间长短。

教育军戎交通实业:指创办新式学校、训练军事、发展交通实业等事业。

鄂渚:指湖北省武昌。

抆泪:揩泪。喻为官的辛酸。

掖垣:指朝廷。

将立相:即将任宰相。

艰难宏济:指国家政治上遇到的严重困难和重大任务。

补我公:指弥补张之洞未竟的事业。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措施。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作者通过回顾张之洞的生平事迹,抒发了对这位历史巨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扬历中外卌余年”,概括了张之洞一生的主要功绩。他不仅在教育、军事、交通、实业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国家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成就令人叹服。

第二句“合教育军戎交通实业而竭尽忠谟”,则进一步强调了张之洞的贡献。他将教育事业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他在军事领域也有卓越建树,多次抵御外侮保卫国家安全;他在交通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他在实业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积累了丰厚的财富。这些成就都是张之洞毕生的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第三句“鄂渚记同舟”,则是对张之洞的深情回忆。他曾在湖北任职期间,与当地人民共同度过了艰难岁月。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的疾苦和需要,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种情感贯穿了他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第四句“感当时朝夕提撕,至今日皆如梦幻”,则是对张之洞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他曾经日夜操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但最终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如今回首往事,不禁让人感叹世事如梦,人生无常。

第五句“参考东西数十国,分行政司法集会结社以变更治体”,则是对张之洞治国理念的一种赞誉。他认为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改革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他还主张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此外,他还倡导民主自由的思想,鼓励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这些理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六句“掖垣将立相,问谁氏艰难宏济,补我公未竟经纶”,则是对张之洞政治才能的高度评价。他认为国家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需要一位有能力的领导者来掌舵领航。而张之洞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不仅能够洞察形势、把握方向;还能够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挑战;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他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支柱之一。

整首挽联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崇敬之情和对其未竟事业的惋惜之意。同时通过对张之洞生平事迹的回忆和赞颂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