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尽日无膏沐,侍女牵萝补茅屋。
芳草春时深闭门,月明自伴梅花宿。
【注】无膏沐:没有洗沐。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士生活的诗。首联写诗人隐居的简朴生活;颔联写春夜月明,幽人独宿的情景;颈联写山居之幽美。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山居尽日无膏沐,侍女牵萝补茅屋。
芳草春时深闭门,月明自伴梅花宿。
【注】无膏沐:没有洗沐。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士生活的诗。首联写诗人隐居的简朴生活;颔联写春夜月明,幽人独宿的情景;颈联写山居之幽美。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玉露萧森万壑幽, 凄清天气独登楼。 三更鹤唳惊回梦, 万户砧声送到愁。 但使读书充腹笥, 莫悲身世似传邮。 浮生几个成闲坐, 且向花间判酒筹。 此诗为宋代诗人陆游所作,以秋日景象和对人生感慨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生活哲思的独特见解。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玉露萧森万壑幽:“玉露”指的是秋夜的露水,晶莹剔透如同美玉般珍贵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文学家杨慎。杨慎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进士,官至翰林院修纂。《半塘吊五人墓》就是他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句:“直是歼凶阉,千秋气共伸。” 注释:直接消灭了凶暴的宦官,使得千秋之后的人们能够自由呼吸,心情畅快。 赏析: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宦官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他认为宦官应该被清除,这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二句:“由来殉义客,何必读书人。” 注释:自古以来
【注】无膏沐:没有洗沐。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士生活的诗。首联写诗人隐居的简朴生活;颔联写春夜月明,幽人独宿的情景;颈联写山居之幽美。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泮水 鲁侯到今日,不知几千年。宗社凡几易,城郭亦几迁。 如何一曲水,独在城南偏。昔人采芹藻,今人来种莲。 相彼莲与芹,同一水上鲜。披襟歌《鲁颂》,物色固依然。 千乘时戾止,车马何骈阗。嘉彼德音昭,因之遗泽传。 咄哉灵光殿,漠漠生荒烟。 译文: 泮水 鲁侯到现在已经不知道有几千年了。宗庙社稷经历了几次更替,城墙也迁移了好几次。 怎么只有这一曲清澈的泮水,独自地坐落在城南偏僻之处呢
重刊先世北海集有述 曹瞒掌权,汉朝政局动荡。 刘氏家族,道德沦丧。 管幼安,离开辽阳。 华子鱼,末节何猖狂。 其他建安子弟,仁义志久荒。 草檄头风,借以吊丧。 碌碌无为,谁为其声价昂。 列祖北海,风厉不可当。 矫世敦古道,独论盛孝章。 观其朋友,抱负岂寻常。 裸衣骂座,挝鼓声悲凉。 非公孰具眼,彼此相激扬。 瞒也狐鼠,公真威凤翔。 未遇害时,汉祚固无伤。 曹孔不两立,薰莸互相妨。 惜呼时不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求明确题干要求,如本诗中“望绎山”是关键词,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解释诗句,并结合全诗分析。 第一联写诗人驱车经过鲁台,远望绎山,景色迷人。 第二联写绎山的碑刻和《禹贡》,颂扬了绎山的神奇美丽。 第三联写山水之美:山多奇石,松树挺拔。 第四联写山势雄伟,云雷翻涌,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答案】 望绎山 薄暮驱车过鲁台,凫山青而远绎山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如“泻水桥”“齐山”等,并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其大意、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技巧。 本题要求赏析“只有鸬鹚能适意”,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译文: 两堤垂杨树都已凋残,风穿过颓垣,四面透出寒气。只有鸬鹚才能得心应手地在水上游玩。 赏析: 首句以景语起兴,写春日里,堤边的杨柳已尽衰败,而溪水旁的芦苇却依然茂盛
诗句释义:在嘉兴道中遇到戒严,周围的船都结伴野泊。 苕霅村村水,流来有落花。 苕和霅是浙江的两个地名,苕溪和霅溪分别指它们。这里泛指家乡的水。水波荡漾,岸边落花飘零。 好峰行恐尽,芳草思无涯。 美好的山景令人留恋,无边的芳草让人思绪无限。 棋局云容变,机丝雁阵斜。 棋盘上风云变幻,机上的丝线被雁群斜飞所搅动。 邻舟星月下,野泊即为家。 在星辰月光下,与邻船相依为伴度过夜晚,这就是我的家。 赏析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怀念朋友之作。首联“慷慨悲歌今复古,平生风义友兼师”点明题意;颔联“依依杨柳犹如此,采采芙蓉欲遗谁”是诗人对徐南村的追忆和感怀;颈联“列槛岚光皆入画,应门月色自敲诗”是诗人描绘徐氏住宅的美好景色和自己与友人相会的情景;尾联“年来云树常相忆,况是秋风次第吹”则是诗人对故人生死的关切和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①慷慨悲歌:指抒发悲愤之情。复古:回归古朴,这里指恢复旧日的友情
玉露萧森万壑幽, 凄清天气独登楼。 三更鹤唳惊回梦, 万户砧声送到愁。 但使读书充腹笥, 莫悲身世似传邮。 浮生几个成闲坐, 且向花间判酒筹。 此诗为宋代诗人陆游所作,以秋日景象和对人生感慨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生活哲思的独特见解。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玉露萧森万壑幽:“玉露”指的是秋夜的露水,晶莹剔透如同美玉般珍贵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文学家杨慎。杨慎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进士,官至翰林院修纂。《半塘吊五人墓》就是他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句:“直是歼凶阉,千秋气共伸。” 注释:直接消灭了凶暴的宦官,使得千秋之后的人们能够自由呼吸,心情畅快。 赏析: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宦官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他认为宦官应该被清除,这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二句:“由来殉义客,何必读书人。” 注释:自古以来
【解析】 此诗首联“斯立只哦松,君今意气雄”中,“斯立只哦松”指作者隐居的宜川县。“只哦松”意为只有松树相伴。“君今意气雄”是诗人对友人的赞语。颔联“官为七品佐,身落万山中”,写自己虽为七品小吏,但身处深山之中。颈联“羽檄驰荒徼,征求感《大东》”中,“羽檄”指军用文书,即紧急征兵的命令,“荒徼”指荒凉边远地区,“征集”指征召。“《大东》”指曹操的诗歌《短歌行》,此处代指征召之意。尾联“莫嫌劳瘁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