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侯到今日,不知几千年。宗社凡几易,城郭亦几迁。
如何一曲水,独在城南偏。昔人采芹藻,今人来种莲。
相彼莲与芹,同一水上鲜。披襟歌《鲁颂》,物色固依然。
千乘时戾止,车马何骈阗。嘉彼德音昭,因之遗泽传。
咄哉灵光殿,漠漠生荒烟。
泮水
鲁侯到今日,不知几千年。宗社凡几易,城郭亦几迁。
如何一曲水,独在城南偏。昔人采芹藻,今人来种莲。
相彼莲与芹,同一水上鲜。披襟歌《鲁颂》,物色固依然。
千乘时戾止,车马何骈阗。嘉彼德音昭,因之遗泽传。
咄哉灵光殿,漠漠生荒烟。
译文:
泮水
鲁侯到现在已经不知道有几千年了。宗庙社稷经历了几次更替,城墙也迁移了好几次。
怎么只有这一曲清澈的泮水,独自地坐落在城南偏僻之处呢?过去的人采集芹菜藻,现在的人却在种植莲藕。
看看那些莲花和芹菜,都是在同样的水面上生长的。一边唱歌一边赞美着《鲁颂》的美,万物的色彩仍然如此鲜明。
千乘的战车曾经停在此地,车马喧嚣多么繁华。他们的美德声誉是那么显著,因此遗留下来的恩泽被后世广为传颂。
唉呀那灵光殿啊,如今却笼罩在荒凉烟雾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泮水的诗,通过咏赞泮水来抒发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沧桑的感慨。全诗以咏叹的口吻,通过对泮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深刻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鲁侯到今日,不知几千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这里的“鲁侯”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鲁文公,他在位期间,鲁国的国力逐渐衰落,最终被晋国所灭。然而,这位国君并没有被历史遗忘,反而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咏赞的对象。这句诗通过咏叹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敬畏和怀念之情。
“宗社凡几易,城郭亦几迁。”这里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变迁的无情。历史上的国家和城市经历了多次更迭,有的甚至被毁灭或消失。这种变迁不仅带来了无尽的哀伤,也让后人对于历史的变迁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类历史的短暂无常。
“如何一曲水,独在城南偏。”这里的“如何”一词表达了诗人的惊讶和困惑,他无法理解为何这样清澈的小溪会独自存在于城南之地。这或许是因为小溪周围的环境太过宁静,或者是因为它的独特之处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赞叹。这句诗通过对小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历史变迁给自然带来的痕迹。
“昔人采芹藻,今人来种莲。”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古今的差异和变迁。过去的人们采集的是芹菜藻,而现在的人们却在种植莲藕。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此外,这句诗还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彼莲与芹,同一水上鲜。”这里的“相彼”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两者的比较和观察。无论是莲还是芹,它们都在相同的水域中生长,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句诗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强调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通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和相互依存的赞美。
“披襟歌《鲁颂》,物色固依然。”这里的“披襟”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挥动衣襟,歌唱《鲁颂》的场景。这句诗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这些美好能够延续下去并得到传承。
“千乘时戾止,车马何骈阗。”这句话描述了千乘战车的到来以及车马的繁忙景象。这里的“千乘”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大型战车,而“戾止”则表示战车停驻下来。这里的车马繁忙场景,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富强,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嘉彼德音昭,因之遗泽传。”这句诗通过赞扬他人的美德声誉,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品质的推崇和传承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传承的重视。
“咄哉灵光殿,漠漠生荒烟。”这里的“咄哉”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灵光殿的感叹和惋惜。这座古老的宫殿已经废弃多年,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景象。这句诗通过描述灵光殿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担忧和遗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