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平生隘八垓,江东法社半蒿莱。
波光清泛耶溪曲,山色奇争委宛开。
钟自万松阴里出,人随一雁影边来。
须知水乳相投合,缒石磨砖挽不回。
【注释】
十月朔:农历十月初一。
会稽平阳寺:在今浙江绍兴市。
寒泉老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号摩诘居士。
隘八垓:形容人心胸宽广。
法社:指佛教的寺院。
蒿莱:荒草野地。
耶溪曲:耶溪水曲折流淌的地方。
委宛:曲折回旋的样子。
钟自:从寺院里传来。
万松阴:指寺院周围的万株松树的阴凉。
一雁影边来:大雁飞翔时的影子映在水面上,像一个人影在岸边走来。
水乳相投合: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缒(zhui)石磨砖:用绳索拴住石头,使它们相互磨转。比喻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公元81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秋天,由杭州到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又由越州到会稽山(今浙江诸暨南),再到天台国清寺(在今浙江天台县)参拜名僧寒泉子,并作此记游诗。全诗四十六句,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与寒泉老人的交往情景。
首联点题,说明此次出游的目的是去拜见寒泉老人。“双眼平生隘八垓”两句,以夸张手法写其胸襟之广。“隘”,狭隘、狭窄之意。诗人通过夸张手法写出自己胸怀宽广,能容纳天下事。“江东法社半蒿莱”两句,诗人以江东法社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荒凉冷落、萧瑟凋零的景象,暗寓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法社”指佛家寺庙,这里指江东一带的名胜古迹。“蒿莱”指荒草野地。诗人以荒凉冷落、萧瑟凋零的景象暗寓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颔联两句,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波光清泛耶溪曲”一句,以清亮的笔触描绘了耶溪水的清澈和弯曲的优美线条。“山色奇争委婉开”一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山峦的奇特和曲折回旋的美景。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两句,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钟自万松阴里出,人随一雁影边来”两句,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钟自”指寺庙里的钟声,“万松阴里出”指钟声在松树林中传出,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一雁影边来”则描绘了一只大雁在水面上空飞翔时的影子映在岸边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尾联两句,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意味的诗句结束了全文。“须知水乳相投合”一句,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与寒泉老人的默契配合和心灵相通。“水乳相投合”比喻彼此心意相通,感情融洽。“缒石磨砖挽不回”一句,诗人以哲理意味的诗句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缒石磨砖挽不回”比喻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无法轻易改变,强调了诗人与寒泉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与寒泉老人的交往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