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峦烟锁,茅庐傍竹边。
风微人不觉,日上我犹眠。
涉世无良策,端居守薄田。
一尘俱拂净,闲里自忘年。
【注解】
霭霭:烟云缭绕的样子。
茅庐:茅草盖的屋子。
端居:安于闲居。
薄田:指贫瘠的土地,泛指田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居时写的。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志,尾联写悟。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语言朴实。
“霭霭峦烟锁,茅庐傍竹边。”这是写景的句子。山岚缭绕,云雾笼罩着山峰;一座茅屋紧靠着竹林。
“风微人不觉,日上我犹眠。”这是写人的诗句。微风徐徐,吹不醒熟睡的人;太阳高升,我还在酣睡中。
“涉世无良策,端居守薄田。”这是说诗人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只能够安于闲居,守着那点薄田。
“一尘俱拂净,闲里自忘年。”这是写诗人感悟的句子。所有的尘埃都被扫得干干净净,在这宁静的环境里,诗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注释】
涉世:参与世事,即入世、处世。
端居:安于闲居。
薄田:贫瘠的田地。
【赏析】
这是作者隐居山中的生活写照。首联写山居之景,颔联写自己之态,颈联写心境,尾联写悟境。诗中虽未直言其志趣所在,但通过描写和议论,已见出他鄙夷世俗、追求隐逸的思想。
“山居次蔡南民韵”,点明题旨。蔡南民,即唐代诗人蔡襄(1012—1068),字君谟,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与苏轼、黄庭坚齐名,有”苏门四学士”之称。这首诗就是蔡襄在隐居时写的。
前两句“霭霭峦烟锁”写山居之景。诗人把眼前的山峦用烟雾笼罩起来来描绘,使人感到一种空蒙、神秘而又宁静的气氛。后一句“茅庐傍竹边”写山居之居。诗人用“傍”字来形容,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座简陋的茅屋紧靠着翠竹边沿。
第三联“风微人不觉”写自己之态。意思是说:虽然外面有风吹过,但因为自己已经熟睡了,所以一点也感觉不到。这既写出了诗人的悠然自适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安于山野生活的态度。
第四句“日上我犹眠”承接上句而来,进一步写自己之态:“太阳已经升起了,但我还在睡梦之中。”这就说明诗人对外界的刺激已经麻木不仁了。
第五联“涉世无良策”是说:我虽然没有高明的见解和办法去治理天下大事,但我可以安于闲居,守着那些贫瘠的田地,过着清静的生活。
第六句“端居守薄田”承上启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处境: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也可以过得平静无事。
最后一句“一尘俱拂净,闲里自忘年”是说:在这里我可以把所有的烦恼都清扫掉,在悠闲的生活里我也可以忘记自己的年龄。这里诗人运用了一种比喻的手法,将“尘”比作“一尘”,将“忘年”喻为“自忘”,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更便于理解。诗人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诗意是通过对一个简朴而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高尚的。